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如图所示是小彬同学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铁质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1. (1) 实验发现:

    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填“左”或“右”)移动时,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增大。

    ②将导线a由与接线柱2相连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不变,可发现图中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③断开开关,电磁铁(填“有”或“无”)磁性。

  2. (2) 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
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如果地震引起崩塌、滑坡,应向与滚石前进路径垂直的方向奔跑躲难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②④⑤
如图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托盘着地,此后物体A做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受到的摩擦力是N。

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地  块

施 肥

情 况

尿素

CO(NH22

磷酸二氢钾

KH2PO4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硫酸铵

(NH42SO4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

55.56

70.26

56.88

55.44

55.11

A . K B . N C . P D . S
硝酸铵(NH4NO3)是常用的一种氮肥,对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等有作用。
  1. (1) 向土壤中施肥时要注意土壤与化肥的酸碱性,否则容易降低肥效。向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硝酸铵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 (2) 化肥中的氮含量多少对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 (3) 硝酸铵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施用,因为铵盐能与碱发生反应而失效.化学方程式为NH4NO3+NaOH NaNO3+X↑+H2O,其中的X化学式为
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它因素进行了探究:

第一步: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新鲜猪肝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

第二步:取四只烧杯,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号,各加入pH分别为5、7、9、11的100ml体积分数为2%的H2O2 溶液,放入37℃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处理10分钟;

第三步:分别将浸有新鲜猪肝研磨液的滤纸片,放入不同编号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图甲),记录滤纸片从下沉开始到浮出水面的时间(图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
  2. (2) 滤纸片下沉一定时间后开始上浮的原因是
  3. (3) 同学们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
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因此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探究酶的特性的实验步骤:

步骤

操作

试管

1

注入1%的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

注入新鲜稀释的唾液

2毫升

2毫升

3

在设定温度下保温5分钟

37℃

60℃

4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 (1) 本实验研究的是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 (2) 实验时有同学把2、3步骤换一下,发现甲、乙现象对比更明显,原因是
 下列物质的应用,能体现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动植物呼吸氧气   B . 中性洗衣粉乳化油污 C . 活性炭用于净水  D . 用干冰人工降雨
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 外观浑浊不清 B . 浊液没有丁达尔现象 C . 不稳定 D .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下列属于弹力的是(  )

A . 重力 B . 磁极间作用力 C . 电荷间作用力 D . 压力
如图甲,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 V1 运行。初速度大小为 V2 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 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 V-t 图象(以地面为参照物)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 , 则(   )

A . t2 时刻,小物块离 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 t2 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 . 0~t2 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 0~t2 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科学家到一些边远山村调查各种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现代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发现当地人的发病率比较低。分析他们的膳食结构,村民们吃的植物类食物较多,尤其是蔬菜品种较多。由此推断,食物中可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素是(    )。
A . 糖类 B . 蛋白质 C . 纤维素 D . 无机盐
如图所示是一瓶碳酸钾溶液。

  1. (1) 碳酸钾的化学式是 ,该物质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 (2) 其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

  3. (3) 碳酸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排出体内的废物 B . 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 C . 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D .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 (1)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 (2) 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 (3)

    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Ⅰ:该气体是CO2;猜想Ⅱ:该气体是 ;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Ⅱ成立,则:

    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 ;

    ④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A.苏打水   B.肥皂水   C.食醋   D.氨水.

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 (1) 这瓶浓盐酸是克,这瓶浓盐酸的溶质克。
  2. (2) 欲配制14.3%的稀盐酸1000 g,需要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写出计算过程)
2014年5月4日,木星与月球上演“木星合月”(两者距离达到最近的天象)。图甲表示相关天体的位置关系,地球上的人观察到此次木星合月的景象最接近的是(    )

A .   B . C . D .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和对应的测量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测量细铁丝直径时,细铁丝绕在铅笔上,排列不紧密

偏大

B

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时,皮卷尺拉得很紧

偏大

C

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用了磨损的砝码

偏小

D

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A . A B . B C . C D . D
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相似,其磁极可以用安培定则判定。

  1. (1) 图中螺线管的A端是极。

  2. (2) 螺线管实际上就是由多个单匝圆形圈组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以看成由每一个单匝圆形通电线圈的磁场组合而成,因此应用安培定则也可以判断单匝圆形通电线圈的磁极。现一单匝圆形通电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其B端是极。

  3. (3) 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有学者认为,地磁场是由于地球带电自转形成圆形电流引起的,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则形成圆形电流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相反),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那么地球带(正/负)电。

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右图是有关氢氧化钙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度/克

0.173

0.165

0.121

0.076

A . 操作Ⅰ可能是是降温 B . 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 . ①与②的溶液的溶解度一定相等 D .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