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如图所示A,B,C,D 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紫色 B . 蓝色 C . 红色 D . 无色
蚕结茧时,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科学小组为了寻找出现“薄头茧”的原因,开展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其探究方案和结果见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薄头茧”的发生率)

分组

记录

次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第一次实验

15.48%

7.5%

4.92%

第二次实验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 (1) 该小组探究前作出的假设是 。
  2. (2) 探究实验进行了二次,目的是
  3. (3)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可以降低“薄头茧”的措施是

用如图的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20%稀盐酸,实验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 胶头滴管 B . 量筒 C . 烧杯 D . 电子天平
小阳同学参加盐城市 2015 年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来到实验室,发现实验桌上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他抽到的实验考签是(     )

A . 实验室氧气的制取 B . 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C . 配制50g 5%的NaCl溶液 D . 探究某种盐的化学性质
生活小常识如果当地有一家晚报报道说,在某地发现了一种高达2m的苔藓植物,你会不会相信?为什么?


下列方法不能增加鱼池中水的含氧量的是(   )
A . 用泵把水喷向空中再落人鱼池中 B . 向鱼池中通人空气 C . 冬季结冰时在冰面上打很多洞 D . 往鱼池里加新鲜水草
我国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其主要原因是(     )。
A . 海陆性质 B . 纬度位置 C . 季风 D . 地形
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它们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的原因是(   )
A . 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 . 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C . 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 . 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下列现象与原理关系不相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船从河里航行到海里船身会上浮一些

烧水时,可看到下面的水往上涌

淋浴时,浴帘会飘打到腿上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理

浮力大于重力

液体对流运动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A . A   B . B    C . C   D . D
在开学前,我们往往要对物品进行消毒。其中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不可分 B . 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C . 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 . 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A . 海上内循环 B . 海陆间水循环 C . 陆上内循环 D . 大洋循环
已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则下列反应一定能发生的是(    )
A . Y和盐酸 B . Z和稀硫酸 C . Y和X的盐溶液 D . X和Z的盐溶液
如图所示,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Q、S是在主光轴上顺次的三个位置。把一物点放在P处,像成在Q处;如把该物点放在Q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S处。则可以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   )

A . P的左边 B . PQ之间 C . QS之间 D . S的右边
 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 . 纯碱NaOH B . 酒精C2H5OH  C . 干冰CO2 D . 小苏打NaHCO3
当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镜头不清洁,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
A . 用纱布擦 B . 用手擦 C . 用纸巾擦 D . 用擦镜纸擦
科学兴趣小组先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的滤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B . 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8g,加水100g C . 粗盐溶解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相同 D .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等步骤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00g、底面积100cm2、高15cm的圆柱体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装有(1000cm3的水,将一个重3N的实心长方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竖直漫入水中,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N,(g取10N/kg)

  1. (1) 物体A未浸入水中之前,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 (2) 求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3. (3) 当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求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根据图中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括弧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或S极,以及电源的“+”或“﹣”极.

如图所示为水的电解装置,下面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在直流电源上,其中“+”的接电源正极, “-”的接电源的负极,现回答下列问题:

  1. (1) B管产生的气体是(填写“氢气”或“氧气”);
  2. (2) 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示式:
 下列变化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器生锈  B . 燃放烟花 C . 汽油挥发 D . 食物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