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物上难以洗净的汗渍、果汁等污渍
  1. (1) Na2C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如图是过碳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B表示的元素是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 (1) 你认为可能还与有关(写一条即可)。

  2. (2) [设计实验]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不正确

    ②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3. (3) 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 .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从一个细胞到一个“美少女”,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 (1) 新生命的起点是,形成的场所是图甲中的[] ;孕育新生命的摇篮是[]  。如图乙,胎儿通过脐带和[]可从母体不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  。
  2. (2) 青春期的“美少女”有很大变化,如乳房发育、骨盆变宽等,这和生殖器官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南方广州市气温的年较差只有8℃,而从俄罗斯重新回归的黑瞎子岛气温的年较差高达40℃多。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季风 B . 地形 C . 海陆分布 D . 纬度位置
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 .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 中间合拢 C . 大坝上窄下宽 D . 吸盘运玻璃
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华只有行走到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 . 小华在AB段或CD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 . 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 . 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小辉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F大小的关系”。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用弹簧测力计对同一弹簧片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不同的拉力F,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形变量x/cm

0.6

1.2

1.8

2.4

3.0

拉力F/N

1

2

3

4

5

  1. (1) 实验次数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8所示,为
  2. (2) 分析可知,实验次数4时,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大约是cm 
  3.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与所受拉力F成关系 
  4. (4) 请你猜想弹簧片弯曲时末端的形变量x可能还与等有关。
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 (1) 甲同学用图A所示实验:在瓶中先铺一层细沙,再引燃白磷,为什么?。此实验中气球的主要作用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2. (2) 乙同学用B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B实验能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原因是
  3. (3) 丙同学用图C中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一定质量的镁完全燃烧后留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轻,联系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出现的结果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综上所述,A、B、C所示三个实验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实验(填字母序号,下同);上述现象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
小明想测量牛奶的密度,带着牛奶来到实验室,物理老师拿给他以下器材:

a.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 分度值0.2N

b.最小砝码为1g,标尺的最小刻度为20mg的托盘天平(已调平衡)

其它器材:小烧杯,体积适当的金属块(已知密度ρ0),足量的细线

让他从这些器材中选用一部分进行测量,请你帮助小明设设计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测量结果尽量精确.要求:

  1. (1) 写出选用的器材;
  2. (2)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3. (3) 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小杭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做了下列两个实验: 

  1. (1) 用如图甲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厘米。
  2. (2) 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厘米,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从北极到南极,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 越来越大 B . 越来越小 C . 由大变小再变大 D . 由小变大再变小

如图所示,木块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木块的(   )

A .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 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 . 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D . 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 (1) 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2. (2) 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其中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印尼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 B .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C . 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 . 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远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 . 一直变小 B . 先变大再变小 C . 先变小再变大 D . 一直变大
小明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请回答以下问题:

表面状况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0.1

棉布

较大

0.18

木板

0.35

  1. (1) 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每次滑到平面时的相同。
  2. (2) 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3. (3) 如果分别让小车从不同的高度滑下,请你推理:当小车以不同的速度在阻力为零的平面上运动,最终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都属于鱼类的一组(  )

①章鱼   ②鲍鱼   ③鲨鱼   ④鲸鱼   ⑤海马   ⑥海豚   ⑦娃娃鱼   ⑧中华鲟.

A . ①③⑤ B . ③④⑤ C . ③⑤⑧ D . ②④⑥
请将下列错误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写在相对应的横线上.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过滤操作中,滤纸破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了右盘

新版一毛钱硬币上市后,有同学就在讨论它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有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的,这位同学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设计实验方案 D . 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