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分别表示:菜豆种子结构、幼根生长、幼苗、受精雌蕊、某细胞群.请据图回答问题: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温度设置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光照12⼩时后CO2减少量(mg) |
12 |
21 |
30 |
39 |
45 |
42 |
⿊暗12⼩时后CO2增加量(mg) |
6 |
9 |
12 |
18 |
27 |
30 |
处理如下:
CO2质量=10克-5.4克=4.6克
设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 |
|
CO2↑+ CaO |
100 |
44 |
|
M |
4.6克 |
所以M=10.5克
CaCO3%= ×100%=105%
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毫升) |
10 |
10 |
10 |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毫升) |
220 |
220 |
110 |
求: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 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a粒子穿透力很强,直接穿过金原子核 B.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⑵作出假设:。
⑶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