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下列数据,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科学老师的身高约是1700mm B . 一瓶可乐容积是500dm3 C . 七上科学书的质量约为2kg D .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8.2℃

 如图分别表示:菜豆种子结构、幼根生长、幼苗、受精雌蕊、某细胞群.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乙中的幼根是由图甲中的标号[ ]所示结构发育而来.

  2. (2) 图丙中A所示结构是图甲中的标号[ ],它是由图丁中标号[ ] 发育而来.

  3. (3) 图戊所示细胞群取自图乙中的  段(填字母).

  4. (4) 黑暗中萌发的菜豆种子,其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个曲线图?   .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台风中心的是(  )

A . B . C . D .
为研究温度对某种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了6组不同温度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先持续光照12小时后,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破。(CO2)的减少量;然后果暗处理12小时后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温度设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12⼩时后CO2减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

⿊暗12⼩时后CO2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0

  1. (1) 除题述二氧化碳的吸收口可以用来反映出光合作用强度外,还可以用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2. (2) 由如表可知,在5℃~30℃温度范围内,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3. (3) 由表的24小时内数据记录可知,温度为℃时,最适于该作物的生长。
  4. (4) 根据题述数据记录,提出一项增加大棚作物产口的措施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结冰.这一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 温度 B . 质量 C . 体积 D . 密度
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加盖后坛口必须密封。用水密封坛口的主要目的是(    )


A . 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 . 造成缺氧环境,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C . 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 .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存放的固体氢氧化钠,由于保管不当已经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变质的情况.实验过程如下,取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80g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96.2g溶液.试计算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生活中处处是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切开的土豆片上滴2滴碘酒,土豆片上会出现蓝色,说明土豆片中含有
  2. (2)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有机物,请你再举出两种:
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 Fe+MnSO4=FeSO4+Mn B . Mg +MnSO4=MgSO4+Mn C . Mn+Cu(NO3)2=Mn(NO3)2+Cu D . Mn+2HCl=MnCl2+H2
玉米的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它的叶片细胞、根毛细胞、花粉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    )

A . 20,20,10 B . 20,20,20 C . 10,20,20 D . 10,10,20
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A . 一定不带电 B . 一定带负电 C . 一定带正电 D . 可能不带电
听说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好学的小科和小妍想探个究竟。查阅资料,墨鱼骨含碳酸钙80%~85%以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为了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先将墨鱼骨洗净晒干,并按各自设计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1. (1) 小科称取10克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 变,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4克。

    处理如下:

    CO2质量=10克-5.4克=4.6克

    设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

    CO2↑+ CaO

    100

     

    44

    M

     

    4.6克

    所以M=10.5克

    CaCO3%= ×100%=105% 

    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2. (2) 小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 (3) 小妍将30mL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3克样品中,每次加入盐酸后充分反应,待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0克/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毫升)

    10

    10

    10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毫升)

    220

    220

    110

    求: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内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 . ③和⑤ B . ②和③ C . ①和④ D . ②和⑤
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
A . 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 . 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 . 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 . 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转运到花瓣的
某酸的化学式为HnRO2n2 , 若R的化合价为+5,则n=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 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 . B . C . D .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中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 (1) 左上图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 (选填“甲”或“乙”)是由汤姆森提岀的。
  2. (2) 右上图中能正确反映α粒子实验结果的是,支持该选项的依据是

    A.a粒子穿透力很强,直接穿过金原子核       B.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上图为某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体温变化情况。则该动物可能是(    )

A . 鸽子 B . 青蛙 C . D . 鲤鱼
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1. (1) 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填序号)。
  2. (2) 实验中小科想对指纹进行研究,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他希望借助实验室中的显微镜。你认为他(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将手指放到物镜下去观察。查阅资料后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是由(填写一种细胞结构)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所以指纹可以用来鉴别人的身份。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⑵作出假设:

⑶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