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
吸收气体Y | Cl2 | HCl | SO2 | NO |
吸收剂X | 饱和NaCl溶液 | 水 | 浓硫酸 | NaOH溶液 |
装置 | |||
处理的气体 |
|
|
|
选项 | a中的物质 | b中的物质 | c中收集的气体 | d中的物质 |
A | 浓氨水 | CaO | NH3 | H2O |
B | 浓盐酸 | MnO2 | Cl2 | NaOH溶液 |
C | 稀硝酸 | Cu | NO2 | H2O |
D | 浓硫酸 | Na2SO3 | SO2 | NaOH溶液 |
Sn(s)+2Cl2(g)=SnCl4(l) ΔH=–511kJ∙mol-1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 Sn | SnCl4 | CuCl2 |
熔点/℃ | 232 | -33 | 620 |
沸点/℃ | 2260 | 114 | 993 |
制备过程中,锡粒逐渐被消耗,须提拉橡胶塞及时向反应器中补加锡粒。当SnCl4液面升至侧口高度时,液态产物经侧管流入接收瓶。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描述B、C装置中的现象;。结合化学方程式及物质性质说明B、C装置中现象不同的原因 。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红色加深,关闭活塞a。
Ⅳ.……
①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
③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为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⑤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
⑥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氯化铜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形成的结晶水合物
温度 |
|
| ||
结晶水合物 |
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填颜色变化),且半分钟不再发生变化。
②废铜屑中铜的百分含量为。
选项 | a中的物质 | b中的物质 | c中收集的气体 | d中的物质 |
A | 浓氨水 | |||
B | 浓硫酸 |
| ||
C | 稀硝酸 | |||
D | 浓盐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