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1792年法国马赛义勇军开始传唱的歌曲,后被定为国歌。这首曲子在当年的作用是

A . 宣传《人权宣言》,欢迎立宪派 B . 鼓舞法国人民,反击外来干涉 C . 鼓吹恐怖统治,支持雅各宾派 D . 支持拿破仑,反击反法联盟
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 . 推翻了君主制度 B . 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C . 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D .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国的话是夸张的。”“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是指

A . 尼德兰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4日是非常特殊的一天,当天正在法国“巴黎大酒吧”进行日常营业的酒吧老板布朗先生所经历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 听到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中断多年的三级会议的新闻 B . 听说巴士底狱的政治犯被释放 C . 看到报纸上公布了法国第一部宪法的有关条文 D . 为法军在瓦尔密大胜反法联军而举行庆祝集会
1789年7月12日,数万巴黎市民上街游行。1万多市民涌到罗亚尔宫的花园里,一个年轻人站在一个高高的亭子上,大声喊道:“公民们,国王雇佣的德国兵正向巴黎开来,他们要带来流血和屠杀,拿起武器吧,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当时的法国国王调动军队主要是为了(   )


A . 以武力镇压平民暴动 B . 以武力压制启蒙运动 C . 以武力解散制宪议会 D . 以武力抵制外来干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种祸害是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们之间的极不平等的现象;一些人仿佛生来就只是为了横暴地统治别人,永久享受生活的一切幸福;相反的,另一些人生来就仿佛是为了做贫穷、不幸、受人鄙视的奴隶,毕生在贫困和沉重劳动的压迫下受苦。    

……在人类当中,特别是在我们法国流行着的第二种祸害,就是对完全无用的……只起蹂躏、掠夺和压迫人民群众作用的某些人的容忍、支持,甚至合法化。

……还有一种祸害……就是一些人把土地资源和财富攫取为私有财产,而这些东西本来是应当按平等权利归全体人类所有的。

——[法]让·梅叶《遗书》第2卷

材料二  在那场决定路易十六生死的国民公会投票表决中,参加表决的721名议员有361人主张死刑并立即执行,26人主张死刑但缓期执行,334人反对死刑。1793年1月21日中午,年仅39岁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请回答:

  1. (1)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前的三种祸害。


  2. (2) 针对上述祸害,1789年的《人权宣言》作出了怎样的规定?


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 . 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C . 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 . 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不包括

A . 《悲惨世界》 B . 《巴黎圣母院》 C . 《九三年》 D . 《基督山恩仇记》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保证了当时革命的法国战胜反法同盟,但后来又制约法国经济发展(   )

A . 取消农奴制度,废除教会和贵族特权 B . 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C . 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D . 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
早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初期,法国资产阶级就已经对革命政府以恐怖手段制裁资产阶级的非法活动心怀不满了,但是在1793年年底以前,他们的不满尚未发展到想推翻雅各宾专政的程度。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上,革命专政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团结的,它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当时他们还需要这个专政,如果没有这个专政抗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封建制度就有复辟的可能,而这是资产阶级所不愿意的。但是等到1794年入春以后,情况就变化了,当时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在法国多次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已经解除了,资产阶级不再需要雅各宾派专政了。同时资产阶级对于1789年以来的政局多变早就感到厌倦,而对于雅各宾专政下的变幻莫测的政局更感到不安,他们要求一个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于上面的原因,资产阶级在1794年上半年就下定决心颠覆雅各宾派的统治。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沼泽派及丹东派残余分子,而被打倒的、被镇压的吉伦特派及阿贝尔派残余分子也附和了他们。(1794)7月27日,……国民公会乃通过了逮捕罗纳斯庇尔、丹东及圣鞠斯特的决议。……以来法国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干戈扰攘的杌陧不安之中。……而动荡不安的局面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的,因此法国历史的发展要求结束这种局面,而只有推翻雅各宾专政,才能结束这个局面。这样,推翻雅各宾专政,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刘祥昌《世界史·近代史》

  1. (1) 概述雅各宾派倒台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 (2) 有人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历史的倒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此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呢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

材料二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
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
A . 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 . 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 . 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 . 拿破仑颁布了《法兰西民法典》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 . 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 . 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 . 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 . 君主制度的衰亡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 B . 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启蒙运动的主张 C . 指导了本国的反封建斗争 D . 确立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说明国王(    )
A . 统治地位被推翻  B . 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C . 成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 D . 要对三级会议负责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

A . 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B . 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C .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 . 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说:“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这表明戴高乐主张(    )

A . 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 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C . 废除私有制,实现国有化 D .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材料 在王位觊觎者相互争执,从而使君主制复辟终成南柯一梦之际,教会更是被保守派誉为旧制度的最后堡垒。既然如此,在新的政体下,教育大权难道还能再由教会控制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于是,身为教育部长的费里从1879年开始对教育实行改革。

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费里还努力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执掌教鞭。与此同时,他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

﹣﹣改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近代英国经济】

材料一

英法两国的中小贵族都不满足于拮据的生活现状。法国贵族在故纸堆中发掘记载着领主与农民契约的古老羊皮文书,意图恢复已经废止的税收,巩固特权,以使他们有更多的钱来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把钱从土地房产中抽出来投放于商业企业,那简直是傻瓜才会干的冒险事,有身份的人绝不会干这种下贱的工作。在英国,是商人而不是贵族更吸引人们的兴趣。因此贵族脱下长袍,骑士把配剑送到家族博物馆中,积极投身于工商业行列。生性有些古板的英国人把金银藏在银匣中作为原始的资本积累。

材料二

金钱梦不仅在英国贵族中泛滥,在下层人民中间也风行不败。拥有100个英镑就去开工厂,许多人不惜为此倾家荡产。自从金钱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等级显得越来越渺小。“中间阶层”产生,并潜移默化的改变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使之偏离原来运行的轨道,转向由他们控制的另一个世界。世界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自然界中的处女地也越来越少。整个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步。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发展的最充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成为整个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 (1) 据材料一比较16—18世纪英法两国贵族观念的差异。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经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
有人说,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做出的“伟大斗争”实际上使拉美国家成为受益者,这主要是指(    )
A . 法国资产阶级对拉美的斗争进行了国际支援 B . 拉美国家人民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国际支援 C . 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D . 法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拉美的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