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1792年法国马赛义勇军开始传唱的歌曲,后被定为国歌。这首曲子在当年的作用是
材料一 ……第一种祸害是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们之间的极不平等的现象;一些人仿佛生来就只是为了横暴地统治别人,永久享受生活的一切幸福;相反的,另一些人生来就仿佛是为了做贫穷、不幸、受人鄙视的奴隶,毕生在贫困和沉重劳动的压迫下受苦。
……在人类当中,特别是在我们法国流行着的第二种祸害,就是对完全无用的……只起蹂躏、掠夺和压迫人民群众作用的某些人的容忍、支持,甚至合法化。
……还有一种祸害……就是一些人把土地资源和财富攫取为私有财产,而这些东西本来是应当按平等权利归全体人类所有的。
——[法]让·梅叶《遗书》第2卷
材料二 在那场决定路易十六生死的国民公会投票表决中,参加表决的721名议员有361人主张死刑并立即执行,26人主张死刑但缓期执行,334人反对死刑。1793年1月21日中午,年仅39岁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请回答:
——刘祥昌《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呢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
材料二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费里还努力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执掌教鞭。与此同时,他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
﹣﹣改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一
英法两国的中小贵族都不满足于拮据的生活现状。法国贵族在故纸堆中发掘记载着领主与农民契约的古老羊皮文书,意图恢复已经废止的税收,巩固特权,以使他们有更多的钱来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把钱从土地房产中抽出来投放于商业企业,那简直是傻瓜才会干的冒险事,有身份的人绝不会干这种下贱的工作。在英国,是商人而不是贵族更吸引人们的兴趣。因此贵族脱下长袍,骑士把配剑送到家族博物馆中,积极投身于工商业行列。生性有些古板的英国人把金银藏在银匣中作为原始的资本积累。
材料二
金钱梦不仅在英国贵族中泛滥,在下层人民中间也风行不败。拥有100个英镑就去开工厂,许多人不惜为此倾家荡产。自从金钱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等级显得越来越渺小。“中间阶层”产生,并潜移默化的改变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使之偏离原来运行的轨道,转向由他们控制的另一个世界。世界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自然界中的处女地也越来越少。整个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步。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发展的最充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成为整个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