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 知识点题库

历史学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评论中的“他”是指

A . 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 B . 成立清教政权的克伦威尔 C . 背叛民国而称帝的袁世凯 D . 妄想征服全世界的希特勒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 . 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 B . 否定等级制度 C . 维护共和政体 D . 维护私有财产
“反动的金融寡头政府,被英勇的巴黎人民推翻了。这个政府留下一片血迹,逃之夭夭,……人民的鲜血像在七月里那样流着……”这一材料反映的是巴黎人民(    )

A . 攻占巴士底狱 B . 七月革命 C . 六月起义 D . 二月革命
路易十六于1789年召开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的目的是(  )

A . 为法国制定一部宪法 B . 解决征税问题 C . 解散第三等级 D . 商讨对付革命的办法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
A . 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 . 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 . 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 . 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贯穿法国大革命的始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制定出宪法决不解散!”

——网球场宣誓

材料二  “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

——《1791年宪法》

材料三  第九条  关于税收方面的经济特权,无论是人身的或实物的概应永远废除之。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

——《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1789年8月)

材料四  在那场决定路易十六生死的国民公会投票表决中,参加表决的721名议员有361人主张死刑并立即执行,26人主张死刑但缓期执行,334人反对死刑。1793年1月21日中午,年仅39岁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1. (1) 材料三所示的规定有何实质意义?符合当时哪一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精神?


  2. (2) 有人说:“法国大革命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一步一个台阶,直至高潮。”试以四则材料所反映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3. (3) 法兰西人将一个“废王”置于死地。你对路易十六被处死作何评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

材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法律由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的权力很大。他统率武装部队,任命文武官员,有特赦权,并可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众议院。总统不对两院负责,仅对叛国事件负责,但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有关部长一人之副署。总统宣布议会闭会,有权召开两院特别会议,并能够宣布两院延会。总统有缔结并批准条约之权,在国家利益与安全许可时,总统应将条约内容通知两院。

——《世界文明简编》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专制政体的。


  2. (2) 从材料二可看出1875年宪法中的权力分配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3. (3)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欧洲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巩固革命成果。


关于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政策,下列各项表达正确的是

①包括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两方面

②恐怖统治的实质是以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来换取群众的支持

③恐怖统治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④恐怖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非资产阶级方式”、“平民方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结束法国封建制度的是

A . 君主立宪派 B . 吉伦特派 C . 雅各宾派 D . 热月党人
雅各宾派专政使法国大革命进入到最高、最激进的阶段,其主要原因是

A .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和处死国王 B . 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 C .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D . 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
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它(    )
A .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B . 否定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C . 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 .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世纪的一名英国著名政治家曾评价一部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他所评价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
A . 英国《权利法案》 B . 美国1787年宪法 C . 法国1791年宪法 D . 法国《人权宣言》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材料三 第二条 凡为积极公民,必须: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必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用的奴役地位……

——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四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可知……(众议院议员人数直接税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征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五 美国200多万在押囚犯中,50%囚犯是黑人,16%是拉美裔人。据联合国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在美国,犯同样的罪,有色人种所受到的处罚要比白人重2~3倍,杀害白人被判死刑的黑人是杀害黑人被判死刑的白人的4倍。

  1. (1) 概括指出五则材料涉及的共同问题。
  2. (2) 材料一的规定与材料四的规定有何互相矛盾之处?
  3. (3) 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抵触的地方?
  4. (4) 简要评析第(2)、第(3)问中出现的历史问题。
法国大革命时期,为稳定革命局势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恐怖”的含义是(   )

A . 违反资产阶级倡导的法治原则 B . 无故屠杀中下层平民和反对派 C . 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D . 镇压封建势力和不法投机分子
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诏令,规定婴儿出生时必须向官方登记,法院各类文书必须以法文书写,舍弃之前罗马教廷在欧洲推广的正统文字拉丁文。法国国王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应是(   )

A . 抗击英国对法国的渗透和操纵 B . 强化法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C . 推动世俗化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D . 响应加尔文领导的新教运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支柱包括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最先提出“主权”概念及主权至上论,随后得到格劳修斯、霍布斯等人的响应,但他们的主权论都是强调“主权在君”。荷兰的斯宾诺莎开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过渡,他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对国家只让渡了部分权利。英国的洛克从“议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最终,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他认为人民的个人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国家由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的公共利益。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三:凡为积极公民(注:指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生为法国人和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以及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1791年宪法

  1. (1) 《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 (2) 材料二的这条规定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3. (3)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哪些互相抵触的地方?当时的法国是一个什么样政体的国家?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

A . 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 .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 . 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 . 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回答问题: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 (2)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
A . 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 B . 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C . 主张贸易保护主义 D . 顺应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不仅使法国历史丰富多彩、曲折动人,还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势头,继续快速增长。而在大陆,从法国革命开始,政治动荡连绵不断,商业受挫,物价飞涨,人心惶值。战争阻隔了不列颠岛与大陆之间的交流,英国的新机器和新技术难以到达欧洲各国。因此,无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在经济上和工业上,它们都意味着到1815年时法国和其他大陆国家已远远落后于英国。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在第四共和国原有基础上,加快了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1960年,法国政府建议提前实施《罗马条约》,使原计划年底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当年5月建立起来,与1957年相比,六国工业品的关税到1960年年底已降低了40%,六国在关税同盟上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罗马条约》签订者的期望。进入60年代,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的发展,戴高乐把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强了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时,法国以欧洲为“跳板”,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了它的地位和影响。

——摘编自阚四进《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对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戴高乐为“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提出的基本主张。概述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带给法国和欧洲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