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知识点题库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下列项中的作品不属于同一博物馆收藏的是(  )

A . B . C . D .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巨作《蒙娜丽莎》,在20世纪初被当时的艺术大师杜尚戏谑几笔改为《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如图)。于是,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画面变得稀奇古怪。杜尚绘画的这一艺术流派 (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真实再现了典型历史人物 B . 秉承了绘画艺术的教化功能 C . 强调艺术家的内心感受 D . 批判了浪漫主义的虚构意造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
A . 宣扬了等级观念 B . 批判了封建的等级观念    C . 肯定了教会的作用 D . 肯定知识评判标准功能
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代表作《春》描绘的是优美雅静的柑橘林里,维纳斯满面春风,容光焕发,美脸微侧,右手微抬,左手提着裙裾,正指导着春的进程。该作品(    )
A . 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B . 表达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向往 C . 体现了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D . 反映了人们宗教改革的诉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

——李斯特《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进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得以发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技术方面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图为14世纪欧洲某文学作品中的一段描述。这段描述反映出当时(    )

我觉得上帝对他们真仁慈……我只看到他们沉沦在色欲、利欲、食欲和人性欲念的洪流中,让我想到罗马就像是恶魔的铸造厂,并非是神圣的都城……那些卫道的僧侣,正……尽他们的才智,加紧做些毁灭基督教的工作,使它早日从这个世界消失.

A . 基督教内部派系矛盾的尖锐 B . 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讽刺 C . 经济发展对宗教信仰的冲击 D . 新教与罗马天主教的对立
“一般人都同意他是第一个人文主义者,第一个以简洁有力的文辞来表示人类有权去关心他自己的生活、去享受和赞美生活的完美,去劳动以便有功于后代子孙的思想者。他是文艺复兴之父。”“他”最有可能是(    )
A . 苏格拉底 B . 巴尔扎克 C . 孟德斯鸠 D . 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欲望以及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建立了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科学革命探索出认识自然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新的思维传统和科学精神由此形成;启蒙运动将人类社会作为理性认识的对象,激发了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上述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 标志“人性大发现” B . 描绘了西方资本主义蓝图 C . 造成现代意识的兴起 D . 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上帝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

——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   利玛窦(1552——1610)……把传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合儒”、“补儒”、“趋儒”,一言以蔽之,尽量中国化。……利玛窦编绘的地图,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他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央。(如图)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弗郎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实验归纳的方法,这对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培根在历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倡导组织科学研究学会,这个设想在他生前没有实现,但17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皇家学会,后来又创立了英国科学促进会,都是受培根的启迪。这些机构的出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根据苏智良主编上海高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教材整理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社会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简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一、三,概括徐光启和培根对各自国家科学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培根的科学思想能够对近代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原因。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 (2) 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不同在欧洲出现的背景。
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详细描述了巨人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及他对儿子庞大固埃的教育理念。高康大在包诺克拉特的教育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 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知识、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念(   )
A .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B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D . 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内涵
恩格斯说:“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材料中的该人物(   ) 
A . 是“美术三杰”之一 B .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 其作品宣扬人性的自由 D .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法国思想家蒙田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且坚韧爱国、关心公益。蒙田的教育主张(   )
A .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 .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拉斯谟认为,“为了避免《圣经》的被掩盖、曲解或僵化成教条,就必须追根溯源,以《圣经》的原本(如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和希腊语《圣经·新约》)为终极标准……应该尊重的是真理,而不是权威。”他还主张在翻译中讲求风格,而风格取决于读者的要求,也就是要满足普通大众的语言风格要求。

——王崧珍《从多雷到伊拉斯谟》

材料二: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宗教的精义是个人与上帝的交流,宗教与其说是教义的堆砌,毋宁说是一种道德追求。他把自己的宗教称为“基督哲学”,认为基督教应该教导信徒如何在平时过充满善行的生活,而不应该成为单纯出于救赎目的的信仰教条。对他来说,中世纪宗教生活中一些外在的形式(比如朝拜、斋戒、赎罪券等)并不是很重要,真正的信徒应该效仿基督,拥有发自个人内心的信仰。在他1509年完成的名著《愚人颂》中,对教会人士的讽刺体现了他希望教会改革的强烈愿望。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拉斯谟的翻译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拉斯谟宗教主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曾经画了很多宗教画,但丁、彼特拉克等文艺复兴巨人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拉斐尔的名作《圣母玛利亚》仍是宗教题材作品,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 . 作品的艺术水平高超 B . 弘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 . 表达深刻的理性主义 D . 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提出“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通过《哈姆雷特》传递出来,明确反映出自己在黑暗社会中的挣扎和无奈,难以逃脱黑暗社会以及命运的安排。莎士比亚这一思想(    )
A . 彰显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B . 源于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C . 体现工业资产阶级主张 D . 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