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
——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 利玛窦(1552——1610)……把传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合儒”、“补儒”、“趋儒”,一言以蔽之,尽量中国化。……利玛窦编绘的地图,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他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央。(如图)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弗郎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实验归纳的方法,这对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培根在历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倡导组织科学研究学会,这个设想在他生前没有实现,但17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皇家学会,后来又创立了英国科学促进会,都是受培根的启迪。这些机构的出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根据苏智良主编上海高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教材整理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社会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简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2)
依据材料一、三,概括徐光启和培根对各自国家科学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培根的科学思想能够对近代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原因。
答案: 态度:总体保守,但少数开明人士乐于接受西方文明。 原因:保守:①经济:小农经济的局限;②政治: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③文化:盲目自大的心态;八股取士的制约。 开明:①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②经世致用学风引导开明知识分子关注现实。
不同影响:①徐光启对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影响不大;②培根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因: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社会生产对科技提出新要求;③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④国家重视科技发明;⑤近代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