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材料三: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材料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作品
请回答:
材料一 近代“欧洲观念”的形成,是基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之后而造成战乱纷争的历史现实基础之上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圣.皮埃尔提出欧洲各成员国委派一名代表组成“和平议会”,议会由各成员国轮流主持、仲裁或评判国家间的一切争端。卢梭主张欧洲各国将主权转让给一个联盟,康德的联邦主义方案将永久和平推向一个世界主义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使永久和平的理论范围更加广泛,推理更加缜密。
——摘编自吴素敏《近代“欧洲观念”欧洲一体化运动的理念先导》
材料二 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整体观,1935年针对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1939年,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他认为,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20世纪80年代,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材料一:黑死病的普遍死亡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向今生,开始珍视生命的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瘟疫过后,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松弛了,死亡阴影、惨淡生存反而激发了对美好的事物的热望,人们渴求奢侈品,许多人转而追求尘世享乐。黑死病推动人文精神在人类意识中的觉醒。为了破解黑死病原因,欧洲各地出现了创办大学的热潮。……新兴大学对瘟疫和外科学的长足进展,医学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既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成果,也面临诸多全球化危机。……(全球化)却是无处不在的风险隐忧、遍布全球的经济失衡、此起彼伏的区域冲突和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由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充斥着掠夺、剥削和压迫,这与世人对全球化发展的期待相去甚远。只有找准全球化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黄炬、刘同舫《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城市,在其后两百多年的时间内,人文主义的艺术家们为西欧各国的大中城市留下了令今人仍赞叹不已的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的艺术精品,强烈地吸引着各人文学科学者的视线,他们怀着经久不衰的兴趣对其进行研究,透过雕塑精品中人体的美,绘画艺术中人性的表露,建筑风格中对宇宙的想象,探讨这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思想的内涵。
——王亚平《论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
材料一: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自【英】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但是,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伽利略主要关心的是地球的运动,牛顿则发现了有关宇宙本身的定律。……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