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知识点题库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都是因为有了它(国家法律)才能获得人类最为珍贵的东西:行为中的美德和对美德的爱。只有受过祖国的好处,才会得到幸福的婚姻”。这表明卢梭(    )
A . 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B . 赞赏封建时代的社会伦理 C . 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D . 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材料三: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材料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作品

请回答:

  1. (1) 根据前三则材料,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2. (2) 材料四中的几幅作品与文艺复兴前的绘画相比,有何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几幅名作诞生的社会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观念”的形成,是基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之后而造成战乱纷争的历史现实基础之上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圣.皮埃尔提出欧洲各成员国委派一名代表组成“和平议会”,议会由各成员国轮流主持、仲裁或评判国家间的一切争端。卢梭主张欧洲各国将主权转让给一个联盟,康德的联邦主义方案将永久和平推向一个世界主义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使永久和平的理论范围更加广泛,推理更加缜密。

——摘编自吴素敏《近代“欧洲观念”欧洲一体化运动的理念先导》

材料二  清末民初,梁启超等人大力传播“中华民族”的整体观,1935年针对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1939年,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他认为,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20世纪80年代,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观念”的思想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的意义。
在欧洲历史上某本著作中,作者把修道院描绘成了俗人的乐园和学校,那里唯一的院规就是“干你愿意干的事”。这本著作是(  )
A . 普罗泰戈拉的《论神》 B . 拉伯雷的《巨人传》 C .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D .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有人说:“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有人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上述言论旨在(    )
A . 反映人开始从神灵的控制下觉醒 B . 追求精神自由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 .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D . 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自由平等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所著的《君主论》强调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通权达变,要真正了解国情。这些思想表明(   )
A .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 . 文艺复兴民族主义成为主流 C . 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 . 世俗统治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对荣誉的追求也是导致地理大发现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
A . 文艺复兴孕育了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B . 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全球扩展 C . 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D .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死病的普遍死亡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向今生,开始珍视生命的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瘟疫过后,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松弛了,死亡阴影、惨淡生存反而激发了对美好的事物的热望,人们渴求奢侈品,许多人转而追求尘世享乐。黑死病推动人文精神在人类意识中的觉醒。为了破解黑死病原因,欧洲各地出现了创办大学的热潮。……新兴大学对瘟疫和外科学的长足进展,医学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既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成果,也面临诸多全球化危机。……(全球化)却是无处不在的风险隐忧、遍布全球的经济失衡、此起彼伏的区域冲突和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由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充斥着掠夺、剥削和压迫,这与世人对全球化发展的期待相去甚远。只有找准全球化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黄炬、刘同舫《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

  1. (1) 有学者认为“黑死病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根据材料一,分析黑死病是怎样加速文艺复兴到来的。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述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策。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
A . 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 .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 . 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 .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文主义历史学家萨贝利科(1436—1506)著《恩奈阿德》,记述了从古代到16世纪的历史。该书开始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这表明(     )
A . 文艺复兴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B . 近代科学革命解放了史学家的思想 C . 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著述开始出现   D . 环球航行拓展了人文主义者的视野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挠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城市,在其后两百多年的时间内,人文主义的艺术家们为西欧各国的大中城市留下了令今人仍赞叹不已的雕塑、绘画和建筑方面的艺术精品,强烈地吸引着各人文学科学者的视线,他们怀着经久不衰的兴趣对其进行研究,透过雕塑精品中人体的美,绘画艺术中人性的表露,建筑风格中对宇宙的想象,探讨这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思想的内涵。

——王亚平《论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出现哪些新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艺术家们探讨的“这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思想的内涵”是指什么?简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其精神内核是(   )
A . 人文主义 B . 自由信仰 C . 重视经验 D . “理性”
下列观点有悖人文主义思想的是(   )
A .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B .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C . 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D . 真正的高贵并非先天生成,而是自为的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绘画的代表作。画面中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着圣母的降临。整个画作显示出高雅、和谐、明快的格调,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的精神享受。其揭示出的精神实质是(    )

A . 人文主义 B . 资本主义 C . 教权主义 D . 理性主义
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相结合,创作了如图所示的30多幅人体解剖手稿。这些作品(   )

A . 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彰显宗教改革的影响 C . 标志着近代科学兴起 D .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十日谈》第四天的第一则爱情故事里,面对父亲的强烈反对,女儿回答父亲道:“说如果我选择了一个出身高贵,而不是一个出身低贱的人,那你也许不会生气。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造物主缔造的,我们的灵魂具有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潜力,相同的品质。既然我们生来相同,区别我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品德。”这突出体现了作者的(      )
A . 人文主义思想 B . 天赋人权思想 C . 反对等级思想 D . 男女平等思想
学习历史,贵在学兼天人、会通古今、融贯中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摘自【英】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但是,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伽利略主要关心的是地球的运动,牛顿则发现了有关宇宙本身的定律。……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6世纪前后“世界的面貌”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并简析“这三种发明”对该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经典名著,并概述该名著发表的意义。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物理学分析方法”的名称,从研究方法角度说明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差异。
  3. (3) 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例举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理论,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创作大部分仍然是以宗教为题材,但是绘画内容却反映了时代特征。下面两幅作品反映了(   )

A . 都凸显圣母的神圣威严 B . 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C . 宣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D . 展现了世俗社会的人性
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并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
A . 但丁 B . 苏格拉底 C . 达·芬奇 D . 彼特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