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高二试题

—Do these paintings ________ you?

—No, not really. They don't ________ to me at all.

A . interest to; make any sense B . appeal for; attract C . appeal to; make sense D . interest; attract
They united together and (克服)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natural disaster.

词组填空

catch on           provided that         get ahead       stand out       take the form of    regardless of    in advance    focus on    sign up     keep in mind       for  ages    on the other hand    inform…of

  1. (1) There's no doubt that everybody demands equal treatment, race, religion or sex.
  2. (2) I should warn you , we may be delayed.
  3. (3) I'm so tired that I can't anything .
  4. (4) You must that it's forbidden for students to bring the mobile phone to school.
  5. (5) He's clever, but , he makes many mistakes.
  6. (6) My good friend as a writer.
  7. (7) The club has a new goalkeeper this season.
  8. (8) She hasn't visited her parents because she is very busy.
  9. (9) He has not yet me plans for holidays.
  10. (10) A typical training programme a series of workshops.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78 g苯和乙炔的混合物中含有碳氢键数目为6NA B . 10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NA个氧原子 C . 2.24 L氯气溶于足量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为0.1NA D . 1 L 1mol·L-1CH3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数目为NA
阅读下面的诗剧,完成下面小题。

过客(注)

鲁迅

时:

或一日的黄昏。

地:

或一处。

人:

老翁——约七十岁,白头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间小土屋向这痕迹开着一扇门:门侧有一段枯树根。

(女孩正要将坐在树根上的老翁搀起。)

翁——孩子。喂,孩子!怎么不动了呢?

孩——(向东望着,)有谁走来了,看一看罢。

翁——不用看他。扶我进去罢,太阳要下去了。

孩—— 我,看一看。

翁——唉,你这孩子!天天看见天,看见土,看见风,还不够好看么?什么也不比这些好看。你偏是要看谁?太阳下去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的。…… 还是进去罢。

孩——可是,已经近了。阿——阿——,是一个乞丐。

翁——乞丐?不见得罢。

(过客从东面的杂树间跄踉走出,暂时踌躇之后,慢慢地走近老翁去。)

客——老丈,你晚上好?

翁——阿,好!托福。你好?

客——老丈,我实在冒昧,我想在你那里讨一杯水喝。我走得渴极了。这地方又没有一个池塘,一个水洼。

翁——唔,可以可以。你请坐罢。(向女孩,)孩子,你拿水来,杯子要洗干净。

(女孩默默地走进土屋去。)

翁——客官,你请坐,你是怎么称呼的?

客——称呼?——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我一路走,有时人们也随便称呼我,各式各样,我也记不清楚了,况且相同的称呼也没有听到过第二回。

翁——阿——。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客——(略略迟疑)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

翁——对了,那么,我可以问你到哪里去么?

客——自然可以, 但是,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西指)前面!

 (女孩小心地捧出一个水杯来,递去。)

客——(接杯)多谢,姑娘。(将水两口喝尽,还杯)多谢,姑娘。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

翁——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好处。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些力气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

翁——前面?前面,是坟。

客——(诧异地,)坟?

孩——不,不,不。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翁——前面?前面,是坟。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

翁——走完之后?那我可不知道。我没有走过。

客——不知道?

孩——我也不知道。

翁——我也不知道。我单知道南边、北边;东边,你的来路,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许倒是于你们最好的地方。你莫怪我多嘴,据我看来,你已经这么劳顿了,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

客——料不定可能走完?……(沉思,忽然惊起)那不行!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宠,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 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

翁——也不然。你也会遇见心底的眼泪,为你的悲哀

客——不。我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的悲哀。

翁——那么,你,(摇头)你只得走了。

客——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可恨的是我的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举起一足给老人看)——因此,我的血不够了;我要喝些血。但血在哪里呢?可是我也不愿意喝无论谁的血。我只得喝些水,来补充我的血。一路上总有水,我倒也并不感到什么不足。只是我的力气太稀薄了,血里面太多了水的缘故罢。今天连一个小水洼也遇不到,也就是少走了路的缘故罢。

翁——那也未必。太阳下去了,我想,还不如休息一会的好罢,像我似的。

客——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翁——我知道。

客——你知道?你知道那声音么?

翁——是的,他似乎曾经也叫过我。

客-—那也就是现在叫我的声音么?

翁——那我可不知道,他也就是叫过几声,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我也就记不清楚了。

客——唉唉,不理他……(沉思,忽然吃惊,倾听着)不行!我还是走的好。我息

不下。可恨我的脚早经走破了。(准备走路)

孩——给你!(递给一片布)裹上你的伤去。

客——多谢,(接取)姑娘。这真是……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这能使我可以走更多的路。(就断砖坐下,要将布缠在踝上)但是,不行!(竭力站起,)姑娘,还了你罢,还是裹不下。况且这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激。

翁——你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没有好处。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什么好处。但在我,这布施是最上的东西了。你看,我全身上可有这样的。

翁——你不要当真就是。

客——是的,但是我不能。我怕我会这样:倘使我得到了谁的布施,我就要象兀鹰看见死尸一样,在四近徘徊,祝愿她的灭亡,给我亲自看见;或者咒诅她以外的一切全都灭 亡,连我自己,因为我就应该得到咒诅。但是我还没有这样的力量;即使有这力量,我也不愿意她有这样的境遇,因为她们大概总不愿意有这样的境遇。我想,这最稳当。(向女孩)姑娘,你这布片太好,可是太小一点了,还了你罢。

孩——(惊惧,退后)我不要了!你带走!

客——(似笑)哦哦, 因为我拿过了?

孩——(点头,指口袋)你装在那里,去玩玩。

客——(颓唐地退后,)但这背在身上,怎么走呢?……

翁——你息不下,也就背不动。——休息一会,就没有什么了。

客——对咧,休息……(但忽然惊醒,倾听)不,我不能!我还是走好。 你总不愿意休息么?

客——我愿意休息。

翁——那么,你就休息一会罢。

客——但是,我不能。

翁——你总还是觉得走好么?

客——是的。还是走好。

翁——那么,你还是走好罢。

客——(将腰一伸)好,我告别了。我很感激你们。(向着女孩,)姑娘,这还你,请你收回去。

 (女孩惊惧,敛手,要躲进土屋里去。)

翁——你带去罢,要是太重了,可以随时抛在坟地里面的。

孩——(走向前,)阿——,那不行!

客——阿阿,那不行的。

翁——那么,你挂在野百合野蓊薇上就是了。

孩——(拍手,)哈哈!好!

翁——哦哦……

(极暂时中,沉默。)

翁——那么,再见了。祝你平安。(站起,向女孩)孩子,扶我进去罢。你看,太阳

早已下去了。(转身向门)

客——多谢你们。祝你们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惊)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

(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关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

一九二五年三二日。

(注)鲁迅当时处于封建军阀统治中心——北京,深感黑暗势力的浓重,只身奋战的孤独与前途的渺茫;同时又感到战斗不能松懈,必须顽强地坚持下去,故而将思想矛盾通过笔墨表达出来。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老翁是一个“过来人”,曾经也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出,但他却从“过客”队伍中遗落下来,忘掉了先前呼唤他的声音。 B . 文中女孩儿善良,对生活和前途充满向往,凭着本性和活力爱着这个肃杀世界中仅存的美好,她是作者心中希望的化身。 C . 过客谢绝了小女孩送给他包裹脚伤的布片,虽然认为“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但他不能接受,这体现了他孤傲的性格。 D . 文中运用象征手法,如“声音”象征时代的希望和理想,“野百合、野蔷薇”象征美好和青春,“坟”象征悲观的革命前景。 E . 全篇以对话体的诗剧形式来表现,通过三人的对话来展开情节,矛盾冲突的焦点是过客停下、回去、前进,层层推进,构思独特新颖。
  2. (2) 赏析画线的句子。
  3. (3) 分析文中“过客”的形象。
书面表达

你校将于2016年9月12号举行隆重的建校110周年的校庆活动。届时将会有来自国内外的一些校友前来参加。假设你是学生会主席,现要代表学生会起草一份书面通知,就参加此次活动做简要阐述。

内容包括:

1). 欢迎大家参加此次活动;

2). 活动时间:9月12号9:00~17:00

活动内容和地点:文艺节目(学校体育馆)

演讲、教学研讨会(教学楼)

3). 活动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至少两项)。

注意:1. 词数100左右;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 文中不可透露个人姓名和学校名称。

参考词汇:校友alumni

Notice

方程组x+y=的解是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作者登上裴迪家的小台远望云雾缭绕的山峰,“望”字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B . 颔联描写登台所见景物,画面空旷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 C . 颈联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表达作者后知后觉的遗憾。 D . 尾联写自己以后会乘兴月下来访,嘱咐裴迪不要把院门闩上,再次强调作者台上观景的喜悦。
  2. (2) 《剑桥文学史》高度评价王维“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观察世界”,举的例子就是“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请同学们试着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系数行列式D为(   )
A . B . C . D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 . 任何条件下,等质量的一氧化二氮(N2O)和二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 . 1L一氧化碳的质量一定比1L氧气质量小 D .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CH3COOH)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分子数目为0.5NA B . 1 L 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为0.1NA C . 6 g石英晶体中含有的Si—O键数目为0.4NA D . 标准状况下,5.6 L O2和O3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A
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 (1) 标况下,等质量的氧气与臭氧的体积之比为  ,氧原子个数之比 

  2. (2) 某金属氯化物MClx的摩尔质量为133.5g/mol,取该金属氯化物26.7g配成水溶液,与足量AgNO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86.1g白色沉淀.则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 

  3. (3)

    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物质的量

    浓度为c1mol/L,质量分数为w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质量分数 w1/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质量分数为W2的氨水(密度为ρ2g/cm3)与w2/5 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 ρ2g/cm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仙府

韩少功

马桥上弓的一幢老屋还残存了一角,本地人把这幢无主的楼房叫做“神仙府”,有一种戏谑的味道。我后来才知道,神仙是指几个从不老实作田的烂杆子,又名马桥的“四大金刚”——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住在这里。

我到神仙府去过一次,是受干部的派遣用红黄两色油漆刷写毛主席语录牌。我去的时候,知道神仙府的金刚们或是谢世或是出走,现在只留下一个马鸣;他不在家,我在老屋右厢找一个地方做了一块语录牌:即“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时半干半稀”一句,希望对这里的主人有所教育。

我听得身后有人感叹:“时乱矣。”

我身后有一个人,不知何时冒了出来。他瘦得太阳穴深陷,笼着袖子冲着我微笑,想必就是马鸣了。

我问他刚才说什么。

他再次微笑,说这简笔字好没道理。汉字六书,形声法最为通适。繁体的时字,意符为“日”,音符为“寺”,意日而音寺,好端端的改什么?改成一个“寸”旁,读之无所依循,视之不堪入目,完全乱了汉字的肌理,实为逆乱之举。

文绉绉的一番话让我吓了一跳,也在我的知识范围之外。我赶忙岔开话题,问他刚才到哪里去了。

他说钓鱼。

“鱼呢?”我见他两手空空。

“你也钓鱼么?你不可不知,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道。大鱼小鱼,有鱼无鱼,钓之各有其道,各有其乐,是不计较结果的。只有悍夫刁妇才利欲熏心,下毒藤,放炸药,网打棒杀,实在是乌烟瘴气,恶俗不可容忍,不可容忍!”他说到这里,竟激动地红了脸,咳了起来。

“你吃了饭没有?”

他捂着嘴摇了摇头。

我很怕他下一句就找我借粮,没等他咳完就抢占话头,“还是钓了鱼好。好煮鱼吃。”

“鱼有什么好吃?”他轻蔑地哼了一声,“食粪之类,浊!”

“那你……吃肉?”

“唉,猪最蠢,猪肉伤才思。牛最笨,牛肉折灵机。羊呢,最怯懦,羊肉易损胆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种说法我真是闻所未闻。

他看出我的疑惑,干干地笑了,“大地之大,还怕没什么可吃?你看看,蝴蝶有美色,蝉蛾有清声,螳螂有飞墙之功,蚂蟥有分身之法,凡此百虫,采天地精华,集古今灵气,是最为难得的佳肴,啧啧啧……”他滋味无穷地搭嘴搭舌,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取来一个瓦钵,向我展示里面一条条黑色的东西。“你尝尝,这是我留着的酱腌金龙,可惜就这一点点了,味道实在是鲜。”

我一看,金龙原来就是蚯蚓,差点翻动了我的五腑六脏。

“你尝呵,尝呵。”他热情地咧开大嘴,里面亮出一颗金牙。一口黄酱色的溲气扑面而来。

我赶快夺路而逃。

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见他,几乎没有机会碰到他。他是从不出门做功夫的,他们四大金刚几十年来是从不沾锄头扁担一类俗物的。谁饿了,就不见了,回来时抹着嘴,可能已吃了什么野果野虫,或者已在人家的地上偷了一个萝卜或者包谷,生生地嚼下肚而已。若是烧上一把火煨熟来吃,已经算是辛苦万分劳累不堪的俗举,要被其他的金刚耻笑。他们整日逍遥快活,下棋、哼戏、观风景,登高远望,胸纳山川,腹吞今古,有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飘逸之姿。在地里做功夫的人当初看见他们“站山”,免不了笑。他们不以为然,反过来笑村里的人终日碌碌,怎比得上他们邀日月为发,居天地为宅,尽赏美景畅享良辰!

四大金刚中的胡二去过县城讨饭,县里发了话来,说马桥的人选城讨饭影响太坏,实在有困难的就应该扶助救济。老村长罗伯无法,只好叫会计马复查从仓里出了一箩谷,给神仙府送去。

马鸣是很硬气的人,瞪大眼睛说:“非也,人民群众血汗,你们拿来送人情,岂有此理!”

他反倒有了道理。

复查只好把一箩谷又扛了回来。

马鸣没有为村里的井打过石头,挑过泥巴,就决不去井边汲水。他总是提着他的木桶,去两三里路以下的溪边打水,一桶水压得全身几根骨头胡乱扭成一把,走几步就要歇三步。

有人见此情形有点同情,说全村人的井,就少了你的一口水?他咬紧牙恨恨地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他时常在外面露宿,说人生最要紧的就是梦。睡在蚁穴边可做帝王梦,睡在花丛里可做风流梦,睡在流沙前可做黄金梦。他一辈子什么都可少得,就是梦少不得。他最可怜世人只活了个醒,没有活个觉,觉醒觉醒么,觉还在前。不会做梦的人等于只活了一半,实在是冤天枉地。

他的这些话,都被人们当作疯话,当作笑话。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与公众没有关系的人,是马桥的一个无,一块空白,一片飘飘忽忽的影子。

(节选自《马桥词典》,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地人戏谑地把马鸣的住处称为“神仙府”,小说中也多处使用戏谑的语气来表现马鸣的生活状态,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 B . 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塑造马鸣的形象,如“钓翁之意不在鱼”这样文绉绉的话语,与其生活处境形成反差,强化了小说的批判力量。 C . 小说没有用连贯发展的情节来塑造人物,而是剪辑多个生活场景,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人物独特的个性。 D . 小说对另外三个“金刚”形象着墨不多,主要采用群像塑造的方式进行简笔勾勒,有利于突显马鸣的小说主人公地位。
  2. (2) 马鸣这一形象复杂,具有两面性,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结尾为什么说马鸣“是一个与公众没有关系的人”?请简要分析。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________ the ________ need of energy.

A . meeting , increasing B . to meet, increased C . meeting , increased D . to meet, increasing
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1molN2 , 右边充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8g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左、右两侧温度相同)。右侧CO与CO2分子数之比为( )

A . 1:3    B . 3:1 C . 1:2    D . 2:1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mol Na2O2 中阴阳离子数之和为4NA B . 0.3 mol NH3 中所含质子数为3NA C . 2 mol Na2SO4 含有分子数为2NA D . 0.2 mol/L HNO3 中所含离子数为0.4NA
根据以下要点提示写一篇题为“Chinese Tea”的短文,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茶文化。

历史:中国人种茶饮茶已有4, 000多年;

种类:种类多,龙井茶享誉世界;

喝茶的地方;

喝茶的益处;

词数:100左右。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 mol SiO2中含有2 mol硅氧键 B . 1 mol T2O比1 mol H2O多4 NA个中子 C . 1 L 0.1 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的总数为0.1 NA D . 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O3的混合物中有5NA个氧原子
我努力提高我的英语, 但老师对我的进步一点也不满意。

I've tried very hard to improve my English. But by no means with my progress.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闭容器中,1molH2和1molI2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B . 1mol铁在1mol氯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 46gC2H6O完全燃烧,有5NA个C-H键断裂 D . pH=1的1L硫酸溶液中含有0.2NA个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