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都城的特点。
材料二 汉口开埠以后 ,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 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百度百科
(2)分析材料二中推动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17 世纪,曼彻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它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 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人,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 沿曼彻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连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3)材料三中,曼彻斯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它的兴起有何影响?
已知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____ .
四川省某市平坦开阔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青少年文化宫大楼。读图2,完成5~7题
5、地球公转至A处的当日7~8时,一中学地理野外考察兴趣小组授旗仪式在文化宫大楼旁遮阳阴凉处举行,该处应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考察小组发现大楼四周绿化树长势有差异,其中全年光合作用最强、枝叶最茂盛的树应在( )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D、区域
7、地球公转至B处时,正值内江一年当中( )
A、收割小麦 B、河水猛涨 C、台风肆虐 D、昼短夜长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之后议会又通过一系列法案,有效地限制了王权,确立了主权属于议会的原则。英国逐渐形成了( )
A . 君主专制 B . 君主立宪制 C . 总统制 D . 联邦制
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 1 ) 将钠放入水中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 2 ) 钠投入水中后,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
( 3 )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 不可能 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 填字母 ) 。
A .有气体生成
B .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 .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D .溶液变浑浊
E .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
( 4 ) 下列有水参与的反应中, H 2 O 只做氧化剂的有 ___________ ( 填字母,下同 ) , H 2 O 只做还原剂的有 ___________ , H 2 O 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的有 ___________ 。
A .电解水 B . Na+H 2 O C . Na 2 O+H 2 O D . Na 2 O 2 +H 2 O E . Cl 2 +H 2 O F . 2F 2 +2H 2 O=4HF+O 2 G . CO 2 +H 2 O
北宋苏轼在《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写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读过的书要反复读,熟读深思就会明白很多道理,有更多的收获。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阅读经历,请结合所读名著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100字左右)
2018年10月23日,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的__________正式开通。
A.北斗系统 B.广深港高铁 C.港珠澳大桥 D.南京长江大桥
独树
①常常想起红旗路尽头的那棵香樟树,独立于青龙桥头的那棵古树。
②我在这棵古树的城市求学,工作,离开,回来,再离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每次回去,我都忍不住去看看它,就像探访一个从未忘却的老朋友。作为一棵树,我认为它应该是幸运的。经历了那些久远的年代,很多沉淀了岁月的古物几乎荡然无存。唯有它,洗尽铅华,历经沦桑存活了下来,如今依然葱茏茂盛。而我,已是一身红尘,两鬓斑霜。
③红旗路之末,东风路之始,一桥相连,熙来攘往。这棵香樟树伫立于桥头,“十”字路中,站成了这座古城最繁华路段的一道奇异风景,成为邵水之滨的中心地标。多少年来,无以数计的行人,南来北往的车辆如过江之鲫,在它身边自然分流。有时道路变得并不顺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哪怕有一起,它早已陷入斧斫之厄运。我想,它定是一棵神奇灵性的树,有一双能指挥交通的慧眼。也许正是它横亘路中,提醒那些上快车道的车主有所迟疑,便放慢脚步,彼此礼让。驻足看看桥头的风景,内心更加从客淡定。
④其实,它就是一棵其貌不扬的香樟树,与其它林荫树相比,并不庞大。它的身躯大约只有两三米高,根部占地不过四五平米,枝干的上部有三个分权。其中两杈较细,唯有伸向青龙桥面的那杈显得威武,枝枝相通,叶叶相盖,形成一个硕大的圆穹。它以绿意盎然了季节,以青翠划破了迷蒙,以摇曳惊醒了恍惚,让靠近它的人神清气爽,怡然宁静。一切自适其位, 自取其道,自安无恙。多少喧嚣热闹从它眼皮底下流走,多少功名利禄在它身边悄然消逝,多少霓虹灯火在它头顶盛开湮没,多少喜怒哀乐在它心里淡然消融。在繁华里坚守内心,在喧闹里选择静默,在辉煌里接纳寻常,在孤独里锤炼品质。头顶天空,有蓬勃的希望;根扎大地,有葳蕤的节操。不忧一时之失,不喜一时之得,不扬一时之快,不悲一时之伤。看得惯云卷云舒,扛得住暴风骤雨,耐得住蜚语流言,经得起苦雨秋霜。一树之独,亦如古代隐士,修身累德,自律不息。
⑤我为何有如此感悟?这都是岁月风雨的馈赠。那时我只知道这是一棵树,和家乡山头的松树、柏树有着不同类的气度。在贫瘠逼仄的有限地域,它都能艰难扎根,努力活出一棵树应有的姿态,以绿意向天空行礼,向行人致意。我以为这是作为树理应完成的使命,必须经历的路程。
⑥再回来时,我在它的围盘上坐了很久,听清风拔动枝叶的细碎声响,闻月色送来的淡淡幽香……此时,我才明白它何止是一棵树,一棵道旁的林荫树,它其实就是我惺惺相惜的挚友,是我人生的明灯。前行的路上,从此,我不再孤单.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标题中的“独”有什么含义?
19.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
这棵香樟树伫立于桥头,“十”字路中,站成了这座古城最繁华路段的一道奇异风景,成为邵水之滨的中心地标。
21.理解文意,说说“我”从香樟树身上获得哪些感悟?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峰峦 诓骗 旁骛 大相径廷
B. 絮叨 沧茫 狂澜 一泻千里
C. 猥锁 脑怒 濡养 迫不及待
D. 葱茏 聒噪 愧怍 鸠占鹊巢
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华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上图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上图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B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停止反应后,通过量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
(3)若反应过程中,装置B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太快,则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原样品共Ag,实验结束测得C装置增重Bg,D装置增重Cg,则原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5)D装置用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U形管,而不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的原因:_________;请写出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小华、小明一起探讨时,发现按目前所学知识还有其它实验方案测定工业烧碱样品纯度,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新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说: “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 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 这里的 “ 姿态 ” 强调的是
A .革命的复杂性 B .制度的创新性 C .斗争的彻底性 D .抗战的持久性
下列变形中,不正确的是( )
A . a + ( b + c ﹣ d )= a + b + c ﹣ d B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C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小明采用“向漏斗口吹气,观察乒乓球状态”的方法来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以下方案不合理的是( )
A.竖直向上吹气 B.水平向右吹气 C.竖直向下吹气 D.斜向下吹气
洞庭湖是鱼米之乡。近十年来,每年 4 月 1 日至 7 月 1 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洞庭湖区制定了三个月的休渔制度。下列哪项不是休渔的主要目的( )
A .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
B .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
C .保护洞庭湖水生动物的多样性
D .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利 | 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弊 |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
A. 斯大林模式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土地法令》
(2019·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④公:指晋侯。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失也 失:耽误
B.其将来辞 辞:陈说
C.吾子之讨 讨:处罚
D.子无重寡人之过 重:看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3.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