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八年级(初二)试题

下列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与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这启示我们(  )
A . 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有不良行为,必定会在未来走向违法犯罪 B . 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C . 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D . 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青少年比较容易被不良行为所诱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A处位于高原,该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该高原的传统民居为
  2. (2) B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3. (3) A地和B地发展农业共同有利的气候条件:
  4. (4) 丁图景观反映我国的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造成这一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I don't know how they       the problem.
A . deals with B . does with C . deal with
如图,经过矩形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把矩形分成面积分别为S1和S2的两部分,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   )

A . S1<S2 B . S1>S2 C . S1=S2 D . S1与S2的关系由直线的位置而定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下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 .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役进攻 D .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科学老师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 A、B、C 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老师将抽气机与 C 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 p—t 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B . 实验室的大气压为 101.0 kPa C . 0~4 s,C 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D . 图乙中③反映的是 A 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下列各项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 )

A . 高杆水稻种的矮秆(抗倒伏)的变异 B . 从野生猪到家猪的变异 C . 从原鸡到肉用鸡的变异 D . 玉米白化苗的变异
在蛙的发育过程中,先用内鳃呼吸,内鳃消失后长出外鳃。(判断对错)
现有10m、2m、1m、1cm、1mm五个长度值,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壹分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 ,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 。

如图甲所示的白炽灯是曰常生活中重要的光源,小峰对图中的白炽灯和灯口进行了仔细观察后,结合所学有关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

图片_x0020_100022

  1. (1) 白炽灯上铁螺扣套和灯口螺扣上都有许多花纹(螺纹),这是为了增大它们之间的力;
  2. (2) 该灯的额定电压是V,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3. (3) 灯丝用久了会变细,还会变暗,这是由于灯丝在高温下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使灯丝电阻变大而实际变小的结果。
要使式子 有意义,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 m≥﹣2,且m≠2 B . m≠2 C . m≥﹣2 D . m≥2
森林中含有大量水分,晴朗的夏日,如果你在森林中迷路了,顺着风向走(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利用风向就能走出森林,请你解释原因。

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聚居省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 壮族——桂 B . 维吾尔族——宁 C . 傣族——湘 D . 蒙古族——藏
与水平方向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  )

A . 150° B . 60° C . 30° D . 15°
“廊桥”又称虹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多为木质结构,可遮阳避雨,保护桥梁,还可供人休憩。廊桥是能够反映区域地理特征的独特建筑。左图为“单跨式木拱廊桥景观图”,右图为“各省廊桥数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廊桥数量最多的是(   )
    A . 浙、闽 B . 湘、滇 C . 桂、赣 D . 黔、皖
  2. (2) 直接影响廊桥建造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

    ①河流②地方风俗③降水④农业活动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如图,已知菱形OABC的顶点O(0,0),B(﹣2,﹣2),若菱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每秒旋转45°,则第60秒时,菱形的对角线交点D的坐标为(   )

A . (1,﹣1) B . (﹣1,﹣1) C . (1,1) D . (﹣1,1)
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是(    )
A . 傣族 B . 蒙古族 C . 珞巴族 D . 回族
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词仅用一次,每空限填一词。

she     knife    neither    success    lonely

  1. (1) When you feel helpless and , just remember that your friends are around you.
  2. (2) Mark and Paul are weak at math, so of them can work out the math problem.
  3. (3) Joan looked at in the mirror. She thought she was no longer young.
  4. (4) To make the sports meeting a great ,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orked hard to prepare.
  5. (5) There are two in Alan's schoolbag.
历史事件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样才能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2.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补充说明。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英美宣战的理由及这么说的目的。在材料三中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历史结论应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