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五年级语文试题

课文综合回顾。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本文篇幅短小,所写景致不多,但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
  2. (2) 描写冬天早晨的这一段,朗读时语速可以适当加快,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火盆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3. (3) 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
  4. (4) 本文从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整整齐齐,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致。
按按要求写句子。
①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改成陈述句:
②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改成“被”字句:
③老师对同学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改成转述句:
④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è)     上(qīng)     浩(hàn)     逼(qiǎng) B . 隔(jiàn)      懒(duò)      责(qiǎn)      击(fǒu) C . 弱(xiāo)      道(chà)      绰(zhuó)      游(sǔn) D . (guàn)      战(páo)      推(cí)      相如(lìng)
下面课文结尾的特点属于哪种?

A .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B .首尾呼应,照应全篇

C .总结全文,概括文意

D .展望未来,寄深写远

  1. (1)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 (2)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3. (3) ……醒来,枕边一片湿。
  4. (4)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5. (5)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1. (1) 理解,填空。

    ①这首诗写的是的情景。

    ②孩子读的是《》。

    ③第一句中“喧闹、声高”写出了的外界环境,“听不见、哪管”写出了

  2. (2) 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第二句中的“”一词说明孩子懂得爱护书,一个“”字说明孩子的笑是不自觉的,他一定是觉得书中的故事有趣而情不自禁地笑了。

    ②第三句中的“”通过阳光的移动来说明时间在流逝;“”指李逵,“”指张顺。

阅读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 (1) 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         )
    A . 时间顺序 B . 认识事物的顺序 C . 空间顺序 D . 事情发展的顺序
  2. (2)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 拟人 B . 比喻 C . 夸张 D . 引用
  3. (3)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 . 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B . 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祖国统一 C . 怀念小时候美好的生活 D .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 (4) 这首诗是借助哪几种事物抒发情感的?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jiǎn)             依(wēi)      (suāi)老       (tài)山 B . (shān)瑚(jiāo)   箩(kuàng)    (niù)不过     机(chèn) C . (xún)着             玉(zān )      彩(jǐn)        眼(kuàng) D . (bāo)下来           (chěng)罚    (zhuài)着     (zhēng)扎 
造句

①屹立:

②秀美:

根据课文《彩票》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 (1) 判断对错。

    ①如果那位先生没有中奖,他就不打算付那七百零七元钱了。

    ②“他觉得自己仿佛真的中了大奖。”这是他的幻觉,其实他没有中奖。

    ③课文中的故事看似不可能,其实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闪光的人性美。

  2. (2) 课文说林海燕是“真诚得有些‘愚蠢’的人”。

    “愚蠢”指。这句话是人们对林海燕的。正因为她行为的“愚蠢”才显示出她的可贵品质。

扩句

①孩子们寻找它。 ②孩子们玩耍。

在国内科学界,最近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一场关于“要不要克隆人”的论战正在媒体上进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同学们进行一次辩论吧。
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②一饷,片刻。饷,通“晌”。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1. (1)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
  2. (2)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 . 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 . 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 . 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3. (3) 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威廉叔叔摸着纳塔莉的头,松了一口气,说:“谢天谢地,总算平安无事了。虽然证明那两个家伙是间谍的唯一证据被他俩夺走了,但是,别难过,你本来就对此无能为力。”

    “不,威廉叔叔。他们并没有夺走你寄来的胶卷。它在楼上我的照相机里呢!”

    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1. (1)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无能为力:

  2. (2) “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这句话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 (3) 威廉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为什么又“连连摇着头”?
《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除交代送别时间、地点与环境外,还有其它作用,请写出两点来。
下面词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吸收热量     预防疾病 B . 密切的关系  美丽的世界 C . 凉爽的泉水  温暖的阳光 D . 凝成水滴    开发矿产
按要求写句子。

雪花飘落。(扩句)

读下面的句子,猜测下划线部分的意思,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 (1) 石猴喜不自胜 , 忽抽身往外便走。(    )
    A . 形容非常喜欢。 B . 形容非常高兴。
  2. (2)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
    A . 表示赞同,没有不同意的。 B . 表示很听话,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3. (3)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    )
    A . 剪刀。 B . 放风筝用的一种工具。
  4. (4) 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
    A . 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B . 请不要自己耽误时间。
仿写句子。

例: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1. (1) 白荷花开在池塘里,不像,使人
  2. (2) 蜂鸟体形很小,不像,使人
  3. (3) ,不像,使人
修改下面一段话,用上正确的修改符号。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就退了下来,感到山徒难登。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嘘嘘,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几次跌倒,勇往直前,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领会了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