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五年级语文试题

读文章,回答问题。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一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了江里。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1. (1) 这个寓言讲诉了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 (2) 通过学习《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石猴”后来又有了很多称谓,你知道吗?

----发现水帘洞后

-----西天取经路上

-----花果山上

------大闹蟠桃会期间

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委————   宛————

旁————   民————

比一比,再组词。

    宫   巨

    官   臣

    炒   仪

    抄   议

正确的一项是(   )

青海湖水________如此湛蓝,________湖面高出海平面3197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6%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________湖水晶莹明澈。

A . 如果   就  所以 B . 所以   因为   因而 C . 之所以  是因为   所以
习作

愿目:他(她)真令我____________

提示:祖线上可以填“尊重、敏佩、羡慕、感动”等词。要结合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选词填空。
  1. (1) 统一    统治

    ①两岸人民隔海相望,盼望着祖国早日

    ②秦始皇六国之后,实行暴力,焚书坑儒,民不聊生。

  2. (2) 测量    估量

    ③毛泽东主席的逝世,是中国人民不可的损失。

    ④詹天佑带领工人仔细地了隧道的地形。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1) 九州在诗中是指,乃翁是指
  2. (2) 这首诗看出作者的情怀。
  3. (3) 作者希望“王师”是
  4. (4) 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
我能写出与下列诗句有联系的地名。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发现(敌人)    粉碎    创造    封锁

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①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②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③从上到下没有一点色彩,非常素洁。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④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⑤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写出反义词  

牢固—    障碍 —       必须—   排除—


写出下面人物的描写方法。
  1. (1) 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2. (2) 他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3. (3)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4. (4) 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我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心顶凉到了脚尖。
  5. (5)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让生字走进语境。

    英法联军chuǎng jìn圆明同后,将园内洗劫一空。为了xiāo huǐzuì zhèng,侵略者fèng mìng在园内放火。园中那宏伟的jiàn zhù、数不尽的艺术瑰宝tǒng tǒng化为灰烬。

阅读理解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 (1) 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

    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2. (2) 仔细阅读短文后填空。

    文中可以用来解释“感恩”意思的一句话是?

  3. (3) 短文写了侄儿向 感恩,“我”向 感恩,“我”的女儿向 感恩。

  4. (4) 请你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快乐的几个句子。

  5. (5) 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侦察员(节选)

峻青

    下午,信子和一帮小孩子蹦蹦跳跳地上了后大庙,一进门就看见一些乱哄哄的鬼子,院子里放着很多的枪。他忽然想起,在儿童团里听说儿童团员当侦察,配合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于是,他笑着,跳着,却暗暗地数着枪的数目。当他数到五十几支的时候,过来了一个汉奸,拍着他的肩:“小孩子,你几岁啦!”

    “七岁。”这一答话,却忘了枪数;他走开,重新另数,最后他终于数完了,牢牢地记在心里,121,还有4个有腿的。

    “小孩,来!”一个穿黑色便衣的汉奸,拿了一盘猪肉在招呼着。“告诉我你村哪里有洞,我给你们肉吃!”

    “俺不知道!”孩子们嘈杂着。

    “你该知道,哪里有洞?”汉奸抚摸着信子的头。

    “我知道很多的洞!”信子回答得很干脆。

    “在哪里?你领我去看看吧。”汉奸高兴了。

    “好,不远,村南海滩上可多着呢。你要拿着铁桶,挖出来,把它扔在铁桶里,它就爬不出来啦。”

    “什么爬不出来?”汉奸有些迷惘。

    “螃蟹!”

    “奶奶的!谁问你螃蟹,我是问你村里藏东西的洞。”汉奸发火了。

    “这个咱不知道!”信子摇摇头。

    孩子们嘻嘻哈哈的一阵笑,走开了。

    傍晚,信子悄悄地溜出了村子,找到了我们的队伍。其中有一个正是以前常到他家去教歌的张同志,他像见了自己的亲哥哥一样,亲热地扯着同志们的手,一五一十地把据点里探得的情况告诉了同志们:

    “……大庙里住着真鬼子,有121支枪,还有4支有螺丝带腿的枪……”

    同志们忍不住地笑起来,他也________地笑了。

  1. (1) “乱哄哄”的“哄”有3个读音,在“乱哄哄”中读,在中读“hǒng”,在中读“hòng”。
  2. (2) “嘈杂”在文中的意思是
  3. (3) 把文章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并想想同志们为什么笑?
  4. (4) 当汉奸问村里哪里有洞时,信子是怎么回答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 (1)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句中的“浸”字说明(    )

    A . 桂花香味浓郁。 B . 气候潮湿,有被浸泡的感觉。
  2. (2)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句中的“又”字说明(    )

    A . “我”不止一次想起故乡。 B . “我”第二次想到故乡。
读课文《杨氏之子》,解释句子的意思。

  1. (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 (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课文《月下桨声》,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她像做了什么事似的,浑身不,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

《红楼春趣》选自(   )
A . 《水浒传》 B . 《西游记》 C .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