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最爱看的书有《海洋的秘密》、《作文导报》、《西游记》、《格林童话》等。
②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三好”学生。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
②他一直心神不定
③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
①依稀
在校园生活中,你身边一定不乏“有意思”的老师或同学吧?比如他(她)“坐不住”、“犯迷糊”、“爱唠叨”、“讲课慷慨激昂”......请以“他(她)真有意思”为题,试着运用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生动地写出人物的特点。注意: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50字。
①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②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了吗?(改为陈述句)
③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①四月的冰河—— ②外甥打灯笼——
③隔着门缝吹喇叭—— ④咸菜烧豆腐——
祥和— 欢腾—
自豪— 逐渐—
例:亮: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功肃严整、放延无礼、采绣辉煌、榜大腰粗
三抓两绕、珠亲六眷、动转不领、奔来奔去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比针尖还小,事事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友好呢?
如如 | 如似 |
吞枣 | 悲离 |
牵挂 | 心裁 |
① “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
②“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胆怯”的意思是 。
董存瑞机智救八路
董存瑞小时候,最爱听八路军干部王主任讲抗日英雄的故事。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英雄那样,勇敢地和日本侵略者做斗争。
一个下午,日本鬼子又来村里“扫荡”了。董存瑞知道王主任还在村里,就急忙跑出去找,正好迎面碰到了王主任。原来他是组织民兵掩护群众转移才留在最后的。这时村子已被敌人包围,出不去了。
董存瑞拉着王主任就走进自家的院子。“不行,鬼子搜出来了,会连累你们一家的。”王主任说着就要走。董存瑞堵住院门,坚定地说:“就躲在这里,我掩护你。”说着,他又帮王主任藏进墙角下的一堆破席卷里。就在这时,传来了鬼子的砸门声和狂叫声,紧接着“啪”的一声,院门被砸开了。五六个鬼子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闯了进来,他们后面还跟着一个鬼子军官。
鬼子军官四处张望了一下,走到董存瑞面前,比画着“八”字,问道:“小孩,这个的有?”
董存瑞假装不懂,故意问道:“什么?手枪?我没有。”
“不是手枪,是八路的!”鬼子军官咆哮起来。
董存瑞摇摇头:“不知道。”
“说了,糖的大大的有;不说,死啦死啦的!”鬼子军官“嗖”地拔出寒气逼人的洋刀,架在董存瑞的脖子上。
董存瑞想起抗日英雄的故事,心里说:“杀头也不交八路!”他轻蔑地瞅了鬼子 一眼,干脆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鬼子军官见吓不着他,一挥手,鬼子兵就开始搜查了。他们翻箱倒柜,闹得鸡飞狗跳,什么也没搜着。
鬼子军官还不死心。突然,他看到了墙角下的那堆破席卷,转过头来盯着董存瑞:“小孩,那里,八路的有?”
董存瑞心里“咯噔”一下:“可不能让鬼子发现王主任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灵机一动,走上前去,抱起一捆积满灰尘的破席卷,使劲摔到鬼子面前,“这里面还能藏人?”一阵呛人的灰尘腾起来。鬼子连忙捂着鼻子,转身灰溜溜地走了。
就这样,董存瑞用自己的勇敢机智,掩护了八路军干部。那一年,他才12岁。
轻蔑—— 镇定—— 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