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五年级语文试题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1) 这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shǔ shù)目不可计(shǔ shù)
  2. (2) 那“鸟(de dí)天堂”(de dí)确是鸟的天堂啊!
  3. (3)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jīn  jìn)这样想。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他们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②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曰。

②以子矛陷子盾,何如?

③夫不可陷盾与无不陷矛,不可同世而立。

④吾矛利,于物无不陷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手法    的追求    的人物    的惯手

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声(zhào zào)    裂(jūn guī)    缝机(rèn yìn)

背(jǐ jí)    利(quán qián)    着(zuàn zhuàn)

阅读短文《小麻雀》,回答问题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从上面语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吗?看谁写得又对又好。

huò  huàn

lí  mǐ

táo  qì

jiǎo  jìn  nǎo  zhī

比一比,组词语。

看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fǎng  yǒu

jiàn  gé

qiǎn  zé

lǎn  duò

ping  héng

píng  wěn

xié  tiáo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门卫安慰他。         ②我给你开一张条子

阅读理解

           有两件事,我认为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其中一件是老外干的,另一件也是老外干的。我把它们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设计的,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真是闻所未闻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是怎样一种因素(体制?岗位责任制?金钱的诱惑?铁的纪律?敬业精神?个人品德?还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日常的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使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在时空中更新换代了数茬人的机构,虽经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仍然守着一份责任、一个承诺?面对咱们自己的豆腐渣工程,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第二件事:在东北地区滨洲铁路穿越小兴安岭那条最长的隧道的山顶,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里长眠着一位异国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曾负责这条隧道的设计。当工程进度由于意外没有按照预定时间打通时,这位工程师开枪自杀了!她以自杀抵补自己的失职和耻辱。

  这种自责方式对我们来说太陌生了。我们太习惯于在失败面前寻找“客观原因”了,我们也太习惯于在失误面前为自己开脱了。一个肩上负有责任的人,出了天大的责任事故,别说引咎自杀,辞职谢罪的也少有。一位异国女工程师喷洒着鲜血的自责行为,让我异常分明地看到了我们灵魂中的暗点。

        以上两个故事,将是我后半生永不丢弃的镜子,既照我的言行,也照我的内心,我愿意把这两面镜子送给所有有自省精神的人。

  1. (1) “真是闻所未闻!”是的意思。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惊讶感慨的感情,在上下两层中起作用,从表达方法上说是由转到。第二件事也有起这样作用的一句话,它是:

  2. (2) 下面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80个春秋。

    ②景明大楼现已超期服役。

    ③豆腐渣工程。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发现母亲瘦小,是因为

“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具体体现在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 (1) “童年的发现”指的是“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 (2)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在文中指孔子。
  3. (3) 费奥多罗夫是个幼稚狂妄、自高自大、胡思乱想的孩子。
  4. (4) 杨氏之子最后辱骂孔君平,孔君平被气走了。
  5. (5) 大拇指是五个手指中最肯吃苦的。
读课文《童年的发现》,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痴迷研究?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 (1)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①“大抵”的近义词是

    ②作者将与梅花进行,以此来突出梅花的精神。

  2. (2)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在这里,外祖父实际上是以梅花来赞扬有气节的中国人,这种写作手法是(    )。

    A . 借景抒情 B . 借物喻人 C . 以小见大 D . 借物喻理
写出反义词

诚意—                隆重—                失信—

比一比,再组词。

积累运用。
  1. (1) 刘杰总是满足于现在读的几本书,爷爷告诫他:“。塘水之所以能保持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输送活水,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啊!”
  2. (2) “”告诉我们读书要循序渐进,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律,懂得事理,就能“自在”而行了。
习作。

读了本组课文,你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请你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写之前,要细致观察,并搜集相关资料。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题目自拟。

阅读《东施效颦》,回答问题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关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竞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的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1. (1) 东施长得丑没有过错,错就错在
  2. (2)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