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    )

①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②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   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药学家是(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邓稼先 D . 钱学森
请你为下表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1953年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果 B . 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C .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 . 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70年代 D . 20世纪80年代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4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作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 . 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们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科学家们把这一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载人飞船前往火星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A . 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 B . 原子能技术和航天技术 C . 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 D . 航天技术和网络技术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却解决了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与人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政策”和“科技成果”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 . 一国两制、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 . 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要完全撤走,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的手里。这表明(     )
A .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 .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统治被推翻 C . 新中国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D . 西藏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国家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人民网

材料三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材料四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2. (2) 材料一中第二种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改变土地所有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3. (3) 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 (4) 材料四反映了50年代初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请从工业和交通业方面列举取得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各一例。
列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

A . 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C . 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D . “一国两制”、“求同存异”
2021年是中国“入世”20周年,中国“入世”是指中国加入(   )
A . B . C . D .
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他缔造的国民党手里没有实现,历史把这个使命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是在(    )

A . 土地革命时期 B . 抗日战争期间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建国后初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请回答:

  1. (1) 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提出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时候首次提出这原则?

  2. (2)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会议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

  3. (3) 图三乔冠华是为中国外交上的哪件事而笑?

  4.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5.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

10天10夜的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并交付使用。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毅风趣地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还不太硬,你们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聂荣臻认为,为了摆脱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局面,我们必须搞出原子弹,以便在我国遭受敌人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

图片_x0020_100011

材料二:(现代中国的匠心)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弹一星”是什么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结合所学说一说“两弹一星”研制的意义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对应正确的选项(            )

A . ①段出现  “大跃进  ”等  “左  ”的错误 B .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 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推进依法治国。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法律文献是(    )

①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④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如果我们要研究援藏干部孔繁森为当地发展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电影《孔繁森》 B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孔繁森》 C . 王老师提供的课堂笔记 D . 孔繁森遗留的工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