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

A . 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 . 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 . 这两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 . 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急于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B . 中国采取不再敌视美国的政策 C . 美国在华有重大利益 D . 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日趋冷淡
1955年4月,国务院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
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选项中高度概括中共八大的重要历史意义的是(   )
A . 高举旗帜 B . 伟大转折 C . 生死攸关 D . 良好开端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表达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在(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六大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报评论的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C . 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D .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以下科技成就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
A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 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年底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底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1年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

中日建交

材料二: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1. (1) 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3. (3) 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人民币图案中不能获取到的信息是(    )

A . 完成了三大改造 B . 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B . 采用公元纪年 C . 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D .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徽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 加速实现土地改革 C .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
探索、改革与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年代尺

材料二: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走向世界篇】

材料四:也许,我们应该把1989年看成是20世纪的结束,而将1978年看作是21世纪开始的标志。1989年首先是属于欧洲的而1978年纯粹是中国时刻。

——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

材料五: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请回答:

  1. (1) 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 (2) 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严重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
  3. (3)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体制?
  5. (5) 由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视角来分析,为何把中国的1978年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6. (6) 由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思想领域来看,这里的“光亮”主要是指什么?
“40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翻天覆地、沧海桑田,即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史诗般的进步’。”对“史诗般的进步”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海南弄潮   ②深圳兴涛  ③小岗破冰   ④浦东逐浪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②①④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
A . 获得土地 B . 反腐败 C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 实现工业化
1956年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一举粉碎了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判了此前经济建设中的“反冒进”,并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全国掀起了(   )
A . “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C . “文化大革命” D .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沦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

A .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 .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D .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下边是题目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被等待的“孩子”应是(    )

A . 西藏 B . 香港 C . 澳门 D . 台湾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 开展土地革命 B .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 镇压反革命 D . 开展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