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1. (1) 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2. (2) 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3. (3) 为什么说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做出了什么决策?

  4. (4) 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

香港回归20年,经济稳步发展。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2017年第一季度香港经济较去年增长4.3%,大胜市场预期。香港回归祖国主要得益于邓小平“最富天才的创见”(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改革开放制度 D . “一国两制”方针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 .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 . 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 . 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 .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巨大。如果要以“走向太空”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以下最适合的素材是(    )
A .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C . 2012年“辽宁舰”交接人列 D . 2022年神舟十三号乘组凯旋归来
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基于这一认识,我国(    )
A . 进行土地改革 B .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中国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旧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政府实行了( )
A .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 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 C .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D . 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 . 大跃进运动 B . 抗美援朝 C . 土地改革运动 D . 镇压反革命运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⑥ D . ①②③⑤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 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 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 (1) 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2. (2) 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 (3)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 (4) 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下列事件中导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D .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0世纪70年代,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 .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善远东冷战态势 D .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

生产合作社是生产者为共同发展生产自愿联合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它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③
表1是首钢1978年至1991年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出现表1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表1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

年份

1978年

1991年

倍数

销售收入

14.51亿元

91.4亿元

6.3倍

实现利税

4.35亿元

29.26亿元

6.72倍

实现利润

2.99亿元

23.6亿元

7.9倍

A . 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 B . 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