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一军迷正在网搜“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等关键词。由此推断他关注的军种是(    )
A . 陆军 B . 海军 C . 火箭军 D . 空军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

①设立经济特区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行“包产到户”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一个面带喜悦的农民,肩膀上扛着一个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贵元分到十一亩田地。这个情景说明当时中国实行的是(    )
A .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 农民土地所有制 C . 集体土地所有制 D . 国家土地所有制
情境分析:民主与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见证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情境一:中华人民共为次年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情境二: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 (1) 此法律文件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请问:这一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在当时具有什么作用?
  2. (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的名称是什么?颁布该宪法的权力机构什么?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制度?
1987年中共十三大会议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坚持改革开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废除旧的剥削制度 B .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 .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下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获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 . 土地国有变为地主所有 B . 土地国有变为农民所有 C . 农民所有变为国家所有 D . 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下列图片能体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

A . 图一 B . 图二 C . 图三 D . 图四
他工作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甘当一颗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刻苦钻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却把积攒的钱捐给灾区。他为人民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塑造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他是那个时代的楷模,他的精神品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邓稼先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是哪次会议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最早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党的(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十二大 C . 十三大 D . 十四大
下列事迹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有(    )

①“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             ②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

③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④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列举出了以下几个严重失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1. (1) 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

    序号

    图片




  2. (2)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3. (3)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研究,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请你说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 (1) 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2. (2) 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 (3) 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了有亚非29个国家参加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是(   )
A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 . 万隆会议 C .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 . 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
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工作法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B . 打破“铁饭碗” C . 增强企业活力 D . 改革企业所有权
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 军事力量的壮大 D . “一国两制”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不包括(  )

A .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土地改革运动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论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彻底消除了种族歧视

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

二战后,英、法、德等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