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
A . 遵义会议 B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积极发展社会
化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
材料三:

  1. (1) 材料一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政策的主要 内容。这次土地改革土地所有权( )

    A . 归农民个人所有 B . 归集体所有 C . 归国家所有 D . 归地主个人所有
  2. (2) 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河南/安徽)省的农民首创的。其主要内容是在  (不改变/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确立了“两个凡是”方针 C .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2014年一季度我省新增私营企业4.35万户,同比增长50.9%,相当于平均每天诞生私企483家。我省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 )

①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②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充分发挥

③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贯彻落实

④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者采取的不同类型分别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土地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七子之歌·澳门》
请回答:
⑴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⑵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⑶是谁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母亲”的怀抱?
⑷“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⑸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孩子在什么时候也回到母亲的怀抱?

如图反映了1978年-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 .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美国飞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 . 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对联写到:“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两次分地的本质区别是(   )
A . 土地所有权 B . 土地承包经营权 C . 土地使用权 D . 土地抵押权
2016年3月23日晚,“放歌西藏·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群星藏歌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6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回顾历史,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 . 为西藏地区和藏族人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C .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D .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 . 国有企业改革 B . 所有制结构改革 C . 个体商业改革 D . 个体手工业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材料三:周恩来善于把外交理论与外交实践相结合,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和手段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哲学思想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

  1. (1) 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早提出是哪一年?是谁提出的?它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 (3) 材料三认为周恩来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和手段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哲学思想相结合。请举一例说明之。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因为它(   )
A .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 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C . 实现工作中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D . 客观分析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老家在高港口岸的王敏1959年在南京写信给家人,在信封上落款的地址可能是(    )

A . 口岸乡 B . 口岸镇 C . 口岸人民公社 D . 口岸村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的英雄人物,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年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为祖国建设做些什么?

下面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4月

A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 .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D . 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 袁隆平 B . 杨振宁 C . 邓稼先 D . 钱学森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    )

A . 过渡时期 B . 十年建设时期 C . “文革”时期 D .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之一,属于国家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为国家冶金、电力、煤炭等行业生产制造了数以万计的重型机械产品,累计有360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对这段话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一五计划期间 B . 山西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 C . 山西成为新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D . 山西的重型机械产品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A . 解放战争时期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