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直接说明这一道理的是(    )
A . 大跃进运动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的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土地改革 C . 抗美援朝 D . 制定宪法
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海南岛为(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 沿海港口城市 D . 特别行政区
中共八大成为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因为它(   )
A .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 .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 .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 .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

图片_x0020_100014

材料二  1952年冬天后,我国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管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摘引自王都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是根据哪一法律文件进行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当时我国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6年间,国家主要采用什么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国家也相继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全国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的是什么地方?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4. (4) 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俄国也有过土地方面的变革,分别写出其事件。
  5. (5) 综上,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950年6月1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捐献武器运动的指示。全国各阶层人民积极响应,普遍订立爱国公约,开展捐献飞机、大炮等的运动。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 C . “一五”计划 D . 三大改造
下列哪一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
A . 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 C . 新中国成立 D . 农业合作社
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
A . 宁波、汕头 B . 深圳、海口 C . 深圳、上海 D . 厦门、珠海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以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而实行的 B .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 .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 D . 五个省级自治区以外其它地区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大跃进”时期,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了耕作,纷纷上山采矿,建炉炼钢。你认为这样做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请你举出几个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例子。

经过1978年思想理论界的讨论,人们再次认识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A . 伟人的论断 B . 实践 C . 过去的经验 D . 党的决定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是(     )


A . 周恩来 B . 毛泽东 C . 朱德 D . 刘少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


据《人民日报》1971年10月27日报道,“(10月25日)当电子计票牌上出现表决结果,大厅里立即沸腾起来”“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这反映的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万隆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C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材料三:1987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并就此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材料四:1992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1) 上面材料中的四次会议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2. (2) 上面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是什么会议的内容?

  3. (3) 材料二反映的会议使中国进入什么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 C .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D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下列哪一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有关(    )

A . 毛泽东逝世 B . 四五运动 C . 九一三事件 D . “四人帮”被粉碎
下列诗句(歌词)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