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综合探究题:从分散隔绝到联系往来,人类不断走向世界,也不断面临共同挑战。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1. (1) 若探究一“古代中国走向世界”,图中ABCD有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依据以上四幅图片结合所学,归纳古代中外交往的特点。
  2. (2) 在探究二中选择一种观点,并根据材料A或B简要说明。
  3. (3) 依据图片,概括世界文明演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请为当下全球治理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朝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项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 . 西域各国归附汉朝统治
丽水市青瓷、画乡、石雕、禽乡四个小镇被列入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超同学计划对300名游客进行特色小镇“满意度”具体情况的调查,最合法的调查方法是(    )

A . 问卷调查法 B . 实地考察法 C . 访问调查法 D . 文献调查法

如图是我军某一战役的作战形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 . 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 . 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D .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借鉴汉字草书,创造了日文“平假名”的高僧是(    )
A . 空海 B . 鉴真 C . 玄奘 D . 阿倍仲麻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架的核心是(    )

A . 宪法 B . 行政法 C . 经济法 D . 刑法
右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

A . 中国国力强大 B . 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 . 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
我们来到秦国,大改革家商鞅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商鞅,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1. (1) 记者问:秦国要想富裕,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 (2) 记者问:国家富了,还要使国家兵强,那么怎样才能使秦国军队有战斗力?
  3. (3) 记者问:土地奖给了他们,但是不归他们所有;立了战功的人有了爵位和土地,不能传给子孙,随时有可能被收回,因而他们不能安心打仗。应采取什么措施?
  4. (4) 记者问:作为国君,怎样做才能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呢?
  5. (5) 采访完毕后,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1770一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据上如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 . 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因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 . 宣言》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权利法案》
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
A . 8月5日 B . 8月10日 C . 8月12日 D . 8月15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    )

A . 南北朝 B . 唐朝 C . 五代十国 D . 南宋
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

A . 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 . 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 . 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D . 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

A . 蔡元培 B . 李大钊 C . 陈独秀 D . 孙中山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其中不包括(    )
A . 后梁 B . 后晋 C . 后周 D . 后蜀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 (2)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4. (4)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并介绍了它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是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
A . 加重刑罚 B . 奖励农耕 C . 推行县制 D . 统一度量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1937828上海南站儿童,当时车站有1800余人,被炸死250余人,炸伤500余人,交通枢纽瘫痪。

2  1941127美国遭到偷袭,188架飞机被毁,155架受损22艘船舰瘫痪,2403人死亡,1178人受伤。

3  1945127苏联解放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发现被屠杀者留下的鞋子堆积如山。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大人达600万。

广岛原子弹后横尸遍野,一片废墟,24.5万人中7.8万人当日死亡受核辐射残害致死者已近20万。

材料二:南京街道极为平静。……九死一生地逃出来的难民们受到了日本军的亲切抚慰。……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193818本人主办的《新申报》

材料三:1996年德国将1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2005年联合国将该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127日定为国家“荣军纪念日”。2014227日中国确定1213日为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日本首相安倍在2015429日在美国发表的演讲中只字不提“侵略”、“殖民”、“道歉”等字眼,遭到广泛谴责。而在德国历史博物馆,12个国家联合推出了“1945战败·解放·重生”的特展,反映德国及其他11个主要受害国因二战所受的影响和伤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拍摄的背景。

 (2)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3)14反映的史实共同说明了什么?

 (4)你认为材料二是否可信?请说出你的理由。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各国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怎样才能获得“重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场巨大革命的爆发,一定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叙述错误的是(  )

A.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制度

C.第三等级同特权等级尖锐对立

D.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