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
A . 三省六部制 B . 行省制度 C . 设立三司 D . 八股取士制度
如下图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证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平斗桶权衡丈尺” B . “集小乡邑聚为县” C . “为田开阡陌封疆” D . “明尊卑分封等级”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大会是(    )

A . 中共二大 B . 中共三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火车、铁路作为陆路运输的主要工具,从诞生以来不断得到改进,一直在大吨位、远距离运输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1) 写出上述铁路图片中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三种列车,为它们提供动力的机器分别是什么?哪两张图片代表的是使用同一类动力机器的列车?图2、图3所示列车的动力机器与哪次工业革命相关联?
  2. (2) 前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的能源,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又分别指什么?
  3. (3) 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除了图片所示的之外,还出现了什么新的交通工具?
  4. (4)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 (5) 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全球变暖、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谈谈你的看法。
如图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是指(    )

A . 《尼布楚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1984年“放”体现在(   )
A . 设立经济特区 B .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 开发浦东新区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出版欧洲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神曲》。该名著产生于(   )
A .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 文艺复兴时期 C . 工业革命时期 D . 启蒙运动时期
1929年秋,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 .   发动秋收起义 B . 进行城市斗争 C . 开展土地革命 D . 举行工人暴动
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发展。这里的“历史潮流”是(   )
A . 实现工业化 B . 社会主义改造 C . 巩固人民政权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 . 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B . 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C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共同繁荣发展 B . 民族区域自治 C . 西部大开发 D . 尊重宗教信仰
“栉风沐雨”形容的是人经常在外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它最初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这位传奇人物是(    )
A . 蚩尤 B . C . 大禹 D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永恒主题。

               变法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又称“百日维新”,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摆脱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操纵和会的英法等大国无视中国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等合理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继承。这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运动。

材料二  1938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于会议之外……协定签字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材料一中有关中国的规定,直接导致了哪一事件的爆发?

2)材料二中的“当事国”指哪个国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说说你的看法。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一个军事大帝国,它地跨 (      )

A.欧亚两洲         B.欧非两洲          C.亚美两洲          D.亚非两洲

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下列文件的内容与以上精神无关的是

A.《独立宣言》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联合国家宣言》      D.《人权宣言》

 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续集: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开放兼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请列举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唐代高僧。(2分)

2)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严格限制中外交往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请任意写出其中一个经济特区的名称。(2分)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是役”是指
A. 兴中会成立 B. 同盟会成立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