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2021年是中国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集中国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里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    )
A .   全面实现整体脱贫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D .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管理海上贸易的机构是(    )
A . 市舶司 B . 中书省 C . 三司 D . 十三行
小明同学患了重感冒,他认为西药副作用过大,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想采用中药治疗。请你判断小明应该参阅下列哪部书(    )

A . 《本草纲目》 B . 《金刚经》 C . 《梦溪笔谈》 D . 《资治通鉴》
填空题。

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②约年,商朝建立;年,西周建立。

③商朝建立者是;西周建立者是

④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 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实行分封制

⑤修建灵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有(   )

    ①康有为   ②梁启超   ③孙中山   ④李鸿章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 (2) 中国“经济上的工业化”起步于(    )

    A . 洋务运动 B . 一五计划 C . 大炼钢铁运动 D . 市场经济体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依据图一,指出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是与当时英国正在进行的哪一个历史变革相关。

  2. (2) 图二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发明有关?(请举出两例)

  3.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能源的利用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政治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如果统治者滥用权力,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是(  )

A . 三权分立 B . 人民主权说 C . 君主立宪论 D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拿破仑在动乱之中,戏剧性地让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中所述的主权在民、法律平等、共和形式和行政改组——传遍了欧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关注拿破仑时代最受争议的话题——拿破仑是否真正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并在历史中扮演了革命性的力量;还是说,他的独裁政府实际上“背叛了革命”?

——(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他们归国的时候——陈独秀在1915年,蔡元培在1916年,胡适在1917年分别归国——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体现出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和“背叛了革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4. (4) 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请写出你的观点。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会议);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会议)。
王安石曾感叹:“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进入21世纪,哪一座桥梁的修建结束了京口与瓜州的一水相隔。(    )
A . 江阴长江大桥 B . 苏通长江大桥 C . 润扬长江大桥 D . 南京长江大桥
“……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在内。”留下这段遗言的航海家应该是(      )

A . 达·伽马 B . 迪亚士 C . 哥伦布 D . 麦哲伦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 . 孔子 B . 墨子 C . 老子 D . 韩非子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夏朝。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60-7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
【遭遇障碍】

【排除障碍】
材料一 (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材料二 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农民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
【走向发展】
19世纪60年代掀起的这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虽然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些许遗憾,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能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正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向前奔流。

  1. (1) 请你结合这三幅图片及文字信息,说说这三个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分别指什么?

  2. (2) 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扫清障碍的手段有何不同?

  3. (3) 请你说出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或革命留下了哪些“遗憾”? 请你结合某一国家的实例来说明资本主义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4. (4) 请你说说这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带给你的感想与启示。

在学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后,同学们绘制了如图。它呈现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美国独立战争 B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 日本大化改新 D . 法国大革命
“百日维新成果”、“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改称北京大学”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
A . 清华大学 B . 京师同文馆 C . 京师大学堂 D . 黄埔军校

1992 年的春天,一列火车在南方大地疾驶。1 18 日至 2 21 日,从武昌到深圳,从珠海到上海,88 岁高龄的在考察路上一路走一路讲:“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谈话

A.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推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D. 标志着中国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群婚

B.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

D.商品生产出现并占主导地位

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