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是央视《航拍中国》节目中播放的太原夜景画面。飞机航拍时携带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要使拍出的夜景更大一些,飞机应该(选填“上升”或“下降” 一些。

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 (1) 如图A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栽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图B所示的D、E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下图中的(B/C)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2. (2)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实验原理是;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B中的纸锥(D/E)进行实验较好;
  3. (3) 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右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m/s;

  4. (4) 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取三个形状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纸锥并编号为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右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 B . 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5. (5)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小英和小红两家一起自驾游,在路边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两辆轿车在到达标志牌前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 (1)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此标志牌处到达长江大桥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 (2) 从图象乙可知,小英家轿车到达标志牌前的速度是多少?
如图所示,小明乘坐有轨电车出行,电车行驶过程中感到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轨道旁的行道树 B . 沿途的路灯杆 C . 有轨电车的车厢 D . 迎面驶来的轿车
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他应距平面镜 m。经检测小明患上了近视眼,乙图中(选填“a”或“b”)图能简易说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检查后小明站起来后向镜子走了0.5m,此时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m。同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比较,其冷热程度(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如图所示的是上午8:00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请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时大致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若此时入射角改变了10°,则反射角将变为度。

图片_x0020_100006

在学校举行的“庆祝国庆”大合唱比赛中,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唱出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下列有关合唱比赛中涉及的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女高音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B . 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 . 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D . 优美的合唱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1. (1) 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2. (2) 如图乙是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与游码的位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kg。

  3. (3) 如图丙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

科技界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km/h.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000m/s B . 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 “车厢”1秒钟最高可行驶1200m D . “车厢”1秒钟最高可行驶333m
下图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海波的沸点是48℃ B .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C . 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D .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 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 风和水 B . 山和船 C . 风和地面 D . 船和地面
国庆期间,放映电影《长津湖》时,发现银幕常用(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光的反射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能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B .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 C .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D .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分别是17.25cm、17.52cm、17.24cm、17.26cm,则物体的长度是cm。
在物理学中”千瓦时”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 . 电流 B . 时间 C . 电能 D . 电功率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 ,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 (选填“实像”或“虚像”).

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沈阳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京,7:0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沈阳北开

南京南到

运行距离

G1226

08:00

17:00

1804km

G1222

08:15

16:09

1804km

G1212

10:37

18:49

1804km

  1. (1) 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 (2) 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山间的“云海”      B . 树枝上额“雾凇”      C . 花草上的“露珠”      D . 房檐下的“冰凌”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ON垂直于镜面.

  1. (1) 实验中把纸板F前后绕法线转动,目的是为了,除此之外在本实验中硬纸板还有什么作用:
  2. (2) 实验中,让光线沿FO入射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说明了
  3. (3) 课后,小明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