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 (1) 物质从态变成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2. (2)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态,在-120℃时是态.
  3. (3) 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热;水结成冰时,水要热.
  4. (4) 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时会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
  5. (5) 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若人耳要将两声音区分开来,两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至少要相差 秒,常温下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为 ,这样根据公式计算出来要区分从空气与水中传播过来的声音则要求距离达到约 ,若要区分从铁管与水中传播过来的声音则要求距离达到约 .那么,甲同这把耳朵贴在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铁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一定只能听到一次声响 B . 甲若听到两次声响,第一次是由铁管传播过来,第二次是由水和空气传播过来的 C . 甲若听到两次声响,第一次是由铁管和水传播过来,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播过来的 D . 甲一定会听到三次声响
如图,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灯丝/灯泡)的像,这是现象。这是由于产生的。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变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B . 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 (1) 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 (2) 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3. (3) 实验中,当用白纸滤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不受任何影响

  4. (4) 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以上均可.

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的噪声是62.7,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所示,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时,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容器B中温度计示数(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一个体温计的示数是38℃,如果没有甩,就用它去测量体温是36℃和39℃的两个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 36℃和39℃ B . 36℃和38℃ C . 38℃和38℃ D . 38℃和39℃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 . 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 .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D .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小丽的声音跟她妈妈的声音很像,尤其是通过电话联系时,经常被外人混淆.这里的“像”是指声音的差不多.学校和医院附近都有如图所示的标志目的是为了在控制噪声.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
  2. (2) 当烛焰在20cm处时,能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 (3) 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所示,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4. (4) 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选填“左”或“右”)移;
  5. (5) 如果用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能”或“不能”)看到完整的像。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面反射的光一定是平行的 B . 电影银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C . 漫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 黑板用久了会“反光”,是因为光线射到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
烧水煮饭,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
如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B . 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C .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 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图片_x0020_100022

  1. (1) A图中虚线框内应该是一个透镜。
  2. (2) B图中投影仪镜头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3. (3) C图中能正确测出钩码重力的是图。
  4. (4) D图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右端拉到O处,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必须要拉到相同的长度,是为了保证力的相同。
  5. (5) E图中将硬纸板转过一定角度后松手,是为了证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要
  6. (6) F图中每次实验都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相等。

    图片_x0020_100023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 (1)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 (2)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B .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C .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D . 比热容不变,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B . 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C . 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D . 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猜想音调是由 决定的.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刻度尺,紧按在桌边上进行探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注意:实验中拨动刻度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即振动频率)和发生的音调,将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音调

 1

较长

 2

较短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就 ,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慢,频率就 ,音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