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选择隔声材料是关键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线、报纸、棉花、泡沫)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又、机械闹钟、鞋盒。
  1. (1) 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 (2)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盖上盒盖,他设想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其中较合理地能完成实验探究的是方案。(填序号A/B)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填“响度/音调/音色”);

    B. 让人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3. (3) 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越(大/小)的原理。
小明推动一木块在水平地面上由左向右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木块向运动;以木块为参照物地面向运动.
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则(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小球被弹起.

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 . 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 .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
  1. (1) 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
  2. (2) 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只填一种可能)。
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凝华 D . 升华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正常人脉搏跳动1次约用1s B . 当前教室内的温度约为40℃ C . 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0.6m D . 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 . 一张纸的厚度约0.01cm C . 人正常情况下心跳1次的时间是1min D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 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 . 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 .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1. (1) 如图,是由水中射出一束光在水面的反射光线OB,请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和在空气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2. (2) 如图所示,有一个杠杆AOB,可绕O点自由转动,A端吊着一个重2N的物体,请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静止时向上的最小力F和物体所受的重力示意图。

  3. (3) 如图,一间教室要安装两盏电灯和插座,要求开关S控制两盏灯,且每盏灯都能正常发光,其中部分电路已经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 甲车在2s内运动距离为4m B .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 . 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 D . t=3s时,甲、乙两车相距9m
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
A . 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 . 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约10A C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D . 人的正常体温为39℃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是为了
  2. (2) 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 (3) 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选填序号)。
    A . 水蒸气 B . 小水珠
  4. (4) 由图像可以得到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的是(    )

A .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 . 铜陵县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 .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 . 冰熔化时的温度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A.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B.宋祖英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宋祖英的歌声的好;

C.小女孩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的说话声高;

下面所做的探究性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A . 活动:用自制针孔照相机看远处的窗户是倒立的结论:平面镜成倒立的像 B . 活动:手影游戏结论:光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 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 D . 活动:说话声把要上钩的鱼吓跑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水中的倒影 B . 地面上的影子 C . 海市蜃楼 D . 雨后的彩虹
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

A . 声音的响度 B . 声音的音色  C . 声音的音调  D . 音乐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