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则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1. (1)  

  2. (2)  

  3. (3) 实验中乒乓球在试验中作用 .

如图是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C . 前10秒,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图片_x0020_100011

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凸透镜.

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40cm B . 30cm C . 20cm D . 10cm
追踪考察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图中甲和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 (1) 比较而言,实验装置好.这是因为装置
  2. (2) 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这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该物质为(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 ,熔化过程中温度
  4. (4) 温度为 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1.5m B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 . 一眨眼的时间约为2s D . 物理课本的长约为27dm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

  1. (1) 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
  2. (2) 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 (3) 水在沸腾过程中,图a、b所示的是观察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填“a”或“b”)
  4. (4)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5. (5) 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树像的位置变高了,图中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 图片_x0020_300110482 B . 图片_x0020_1310625187 C . 图片_x0020_249787355 D . 图片_x0020_145059990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飞船发射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因为液态氢的高。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射到发射台,发射架就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部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会太高。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超音速飞饥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是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 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我们通过来辨别琴声还是其他乐器的声音;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的道理 (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传递信息”)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 . 放大镜 B . 照相机 C . 潜望镜 D . 幻灯机
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的影子。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和凸透境按照图甲所示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罝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到立、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罝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蜡烛清晰的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其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彩色的云霞是光的色散现象 B . “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了行船的速度很快 C . 在船上能够听到“猿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 描述船上的客人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