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热的有;属于升华的有;属于汽化的有。(均填序号)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 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B . 将湿衣物放烈日下晒 C . 将谷物摊开来晒 D . 用保鲜膜盖住水果
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B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105m/s C . 唱一遍我国国歌的时间大约是15min D . 当前你所在教室内的温度大约是35℃
根据你对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B . 两个普通鸡蛋重约为9N C .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D . 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1.5×105Pa
春季晴朗的晚上,小明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观察满天繁星和月亮.以月亮为参照物小明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小明能看见它是因为光的现象;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人们都可以看到月亮是因为发生了的缘故.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竹的倒影 B . 水面折枝 C . 手影 D . 镜中花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由于不能传声。
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 .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 .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远视镜 D . 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1. (1)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 的仪表,其读数为s。

  2. (2) 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苹果的质量为kg。(g取10N/kg)

  3. (3) 如图丙所示,小东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 cm,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 (1)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 (2)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

  3. (3) 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 (4) 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 .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 (1) 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此时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2. (2) 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且不断吸热.
  3. (3) 从开始加热到t0时刻,a、b两杯水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和Qb , 则QaQ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4) 水沸腾时可以看到烧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5. (5) 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dm B .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C . 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D . 一名中学生从1楼沿楼梯走到5楼做的功约为600J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

 

  1. (1) 观察甲图象可知图是冰熔化图象,是水沸腾图象,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2. (2) 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是图甲中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 (3) 如图甲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4. (4) 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 B . 中学生爬楼的功率大约100W C .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0N D . 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的功率约为1000W
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下列估测中,和实际数据最接近的是(   )
A . 考生步入考场的速度约为4km/h B . 一本初中物理教材受到的重力约为30N C . 一标准大气压最多能托起 760mm高的水柱 D . 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约为8W
如图是给某晶体加热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min这段时间内晶体处于 状态,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由图可知此晶体的熔点是   ℃.

2016年厦门市体育中考将新增100米游泳等选项.聪聪练习游泳时发现,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体表面的水分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