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学期上册试题

单位换算:

12nm=m 15min=s 108km/h=m/s.

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s 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图片_x0020_1529135847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信息三: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试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和反射光线。

关于信息传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蝙蝠是通过电磁波确定障碍物位置的 B . 卫星与地面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C . 电磁波和超声波可在真空中传递信息 D . 卫星导航是靠声呐来传递路况信息的
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水的沸点为100℃,煤油的沸点为150℃,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A . 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煤油 B .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 . 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 .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晚上在家学习时,邻居放音乐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为保障你的学习,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下减小干扰的方法
萘的熔点是80℃,那么温度是80℃的萘其状态是(   )
A . 一定是液态 B . 一定是固态 C .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 .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小王同学用下面的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过程并作出了图象。

  1. (1) 这个装置应该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2. (2) 没有直接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用“水浴法”加热,这是为了
  3. (3) 由图判断出这是的熔化图象。(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果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4. (4) 图中的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状态。
如图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示数是

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填序号)

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 .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 . 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 . 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 .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将一块小平面镜粘在音叉叉股上,固定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光被反射到墙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墙上的光斑,说明光射到墙面发生了。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墙面上的光斑变成一条短线,该现象说明,若在月球上敲击音叉后,(选填“能”或“不能”,下同)听到声音,看到上述光斑的变化。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处减弱嗓声.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0﹣4m=μm;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5m/s=km/h;小刚同学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83cm、2.42cm、2.40cm、2.43cm,这个小球的直径是cm;如图中铅笔的长度为m.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 . 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 .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 .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面,应该利用透镜矫正.
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

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2秒后两车相距0.6米。求:

图片_x0020_100026

  1. (1) 甲车的速度。
  2. (2) 乙车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