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在调查中收集到的资料种类繁多,有 、 、 ,还有大量的  。

中国青海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展现了先民的什么情景(    )
A . 创作早期龙的形象 B . 手拉手跳舞 C . 制作陶器 D . 狩猎生活
地图的种类很多,阅读以下情境分析三位同学需要的地图依次是(    )

①小红所在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

②小明一家准备寒假去澳大利亚旅游,为此他想找一找澳大利亚的位置

③小亮想去离他家较远的博物馆参观,他得查阅顺利到达博物馆的路线

A . 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 B . 政区图、人口图、交通图 C . 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D . 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图
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所在的地形区是(  )

A . 塔里木盆地 B . 准噶尔盆地 C . 柴达木盆地 D . 内蒙古高原
下列属于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的是(    )
A . 使全国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B . 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 C . 减弱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D . 使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国家经济影响国家安全安定,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史料 

 

 问题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候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天下既定,民亡盖藏(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⑴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是什么?统治者为解决这种状况推行了什么政策?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汉朝经济政策调整对我们国家现今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⑵根据材料概况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遇到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做出什么样的政策调整? 

下列几组关于民居﹣蒙古包与生产方式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蒙古包适合于游牧畜牧业生产方式 B . 蒙古包适合于养殖畜牧业生产方式 C . 蒙古包适合于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生产方式 D . 蒙古包适合于高寒地区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标志着(     )
A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 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C .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D . 北伐开始了
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 . 源于自然灾害 B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阻碍民族交融 D .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据下表信息判断,该人物是( )

姓名

国籍

生卒年代

代表作

William Shakespeare

英国

1564-1616年

《哈姆雷特》等

A . 但丁 B . 莎士比亚 C . 达·芬奇 D . 薄伽丘
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下列关于不同城市的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

①科学城班加罗尔被誉为“亚洲的硅谷”

②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

③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像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釜山是韩国的汽车制造交易中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C .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宣告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民居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下列区域民居特色和自然环境相匹配的是(    )
A . 西亚——墙厚窗小——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B . 杭州——窑洞——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夏季 C . 云南——吊脚楼——全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D . 北极——冰屋——气候寒冷多雨、山地地形
商鞅变法中,促进军队战斗力增强的最主要措施是(    )
A . 奖励军功 B . 奖励耕织 C . 建立县制 D . 土地私有,自由买卖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霄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材料三:“我们的抗战,今天是胜利了……我们对于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和平,要感谢我们全国抗战以来忠勇牺牲的军民先烈 , 要感谢我们为正义和平而共同作战的盟友……”

——蒋介石《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

  1. (1) 那一天,火炬高擎。联系材料,指出那一天学生游行的历史背景及目的。
  2. (2) 那一天,拨正船头。根据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拨正船头”的具体内涵。
  3. (3) 那一天,普天同庆。请你列举相关史实各一例,为材料三中画线部分作出注释。
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陆地的远程大炮、空中的飞机、海上的战舰展开了全面和立体的厮杀。这种场景最先发生在(    )

A . 拿破仑对外战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科索沃战争
保罗肯尼迪在谈到国家的发展时说过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 . 1799——1814 年的法国  B . 1933——1945 年的德国 C . 1936——1945 年的日本 D . 1941——1945 年的苏联
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下图)相符的是(     )

A . 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B . 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C . 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D .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在一位名人的故居旁,有位诗人写道:“仿佛看见/托翁的笔尖在纵情挥洒/写下安娜•卡列尼娜的苦恼与渴望/战争与和平的恢宏与悲壮/和俄罗斯民族的苦难与沧桑……”这位“名人”是(  )
A . 但丁 B . 莎士比亚 C . 伏尔泰 D . 列夫•托尔斯泰
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 南美洲大陆 B . 南极洲大陆 C . 非洲大陆 D . 澳大利亚大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