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下列关于亚非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 . 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 . 会议促进了中国同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读“中国地图”,完成相关题目。

  1. (1) 邻国:A
  2. (2) 省级行政区:D ,其省会城市是 
  3. (3) 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三级。
  4. (4) 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纬度位置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均填写字母),简称是
  5. (5) 海域:C:, G:
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针对学校出现的乱扔垃圾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甲:随他们吧,扔点垃圾而已,小事情,不用管。乙:说服教育,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他们改为止。丙:一定要严惩,罚值日,实在不行就罚款。这三位同学的言论分别符合哪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 老子、孔子、韩非子 B . 孟子、庄子、韩非子 C . 庄子、墨子、孙子 D . 墨子、孟子、老子
下列图幅相同的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但比例尺不同,最难攀登的是(   )
A . B . C . D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称赞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B .                   C . D .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物会“说话”。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1. (1) 请推测图1琉璃碗通过哪条商路来到中国,并概述当时该商路上的中西贸易状况。
  2. (2) 图2陶俑手中的“神器”指哪项发明?并以此发明为例说明宋元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3. (3) 如果图3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参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主题展,请你设计介绍词。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 《天津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疫情期间小玲在家学习简笔画,下图是她的画作,其中最有可能出现在青藏高原的是(    )
A . B . C .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 B . 小麦 C . D . 玉米
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 “长征一号” B . “风云一号” C . “东方红一号” D . “天宫一号”
图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要欣赏该杰作,我们应选择的地点是( ) 

   

A . 凯旋门 B . 卢浮宫 C . 奥塞博物馆 D . 巴黎圣母院
西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不包括(     )       

A . 实行分封制 B . 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C . 模仿汉字创造西夏文字 D . 印刷中原典籍
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明治18年(1885年)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写道:(日本)“对待支那(中国)、朝鲜,只要用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下列属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有(     )

①发动九一八事变     ②发动七七事变     ③制造南京大屠杀     ④偷袭珠珍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    )
A . 加固黄河下游的大坝 B . 在上游修建水库发电 C . 引黄灌溉 D . 加强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的这三幅浮雕反映的史实依次是(    )
A . 南昌起义、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B . 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南昌起义 C .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D . 南昌起义、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

材料三:“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做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常识》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 (2) 材料二中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最终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请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尝试为建立这种“欧洲社会新的政治制度”所做的努力。
  3. (3) 潘恩呼吁“分手”的双方是指谁?试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是如何实现“分手”。
拉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 . 戊戌政变 B .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 . “公车上书” D . 设立翻译馆
江苏常熟、浙江宁波四明山等地曾是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的诞生是(    )
A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 B .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 C . 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产物 D .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产物
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捐躯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

A . 林则徐 B . 邓世昌 C . 李秀成 D . 左宗棠
暑假期间,小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在那个地方,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那达慕大会。小丽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A . 太湖流域 B . 四川盆地 C . 内蒙古高原 D . 天山牧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