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世界上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等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种植。小麦有

春小麦与冬小麦之分,我国以长城为界,以北种植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

材料三:针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易中天如此评价:“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200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1. (1) 甲、乙同为美国小麦带,其中种植春小麦的是(填“甲”或“乙”)。请从气候的角度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2. (2) 美国的亚热带作物带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分析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这个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精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文化运动与1915年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开始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它所依托的文化刊物是(    )
A . 《新青年》 B . 《民报》 C . 宣言》 D . 《时务报》
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其中坡度最陡的是(    )
A . B . C . D .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水稻    ④花生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有诗云:“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读音: shān)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是因为(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北京条约》签订 C . 《马关条约》签订 D . 《辛丑条约》签订
导致湄公河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存在差异的人文因素是(    )

①气候条件不同    ②科技水平差异    ③地理位置不同    ④人口密度不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94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决定,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迫使它无条件投降;会议还就战后成立联合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这次会议的影响,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B . 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C . 促进了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 D . 巩固了美、英、苏三国战时联盟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    )
A . 90°W,89°S B . 80°E,40°N C . 180°W,71°N D . 10°E,1°S
牛顿被后人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
A .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B . 提出了“相对论” C .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 D . 创立了进化论
读俄罗斯地形剖面图(60°N),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对该地形剖面图涉及地理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 

 ①甲、乙属于欧洲,丙、丁属于亚洲 

 ③该国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甲乙两区 

 ②图中三条河流都注入北冰洋 

 ④该国地势总体呈现西高东低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           
A . 隋文帝杨坚 B . 唐太宗李世民 C . 宋太祖赵国胤 D . 明太祖朱元难
下图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
A . B . C . D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提到:“美国此刻正高露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放眼四顾,你不但觉得已经尽了应尽的责任,也感到忧虑,恐怕以后的成就未必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对你我两国来说,现在都有一个机会在这里,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如果拒绝、忽视、或椎酮这个机会,我们将受到后世长期的责备……”丘吉尔演说的历史背景正确的是(    )
A . 英国要与美国结盟,一起称霸世界 B .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C . 英国二战后成为战胜国,实力壮大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即将崩溃
下列不属于亚洲地域文化的是(       )


A . 华夏文化 B . 恒河文化  C . 两河流域文化 D . 尼罗河文化
我们熟悉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它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
A . 《天方夜谭》 B . 《伊里亚特》 C . 《俄底浦斯王》 D . 《复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

1862年

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1878年

在上海筹建机器织布局

1865年

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

1885年

在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

1866年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1888年

北洋舰队建成

材料三: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所认为的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并概括孙中山当时的主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原因。
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分别是(     )


A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 . 华约组织和北约联盟 C . 三国同盟和华约组织 D . 三国协约和北约联盟
下列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C . 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 D . 林则徐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
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是(    )  
A .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B . 就业困难,粮食短缺 C . 大气污染,土壤沙化 D . 农作物产量低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 . 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 . 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