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 |
结论 |
|
A |
洋务运动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B |
戊戌变法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C |
新文化运动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D |
五四运动 |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
材料一: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
大事记 |
1月 |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
5月 |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
8月 |
中文全译本《 |
8月至次年春 |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
11月 |
在 |
①西周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魏国 ⑥北魏
材料一:小敏家住浙江省宁波市,家里承包了50亩水稻田。
材料二:小卓家在内蒙古大草原,是一户普通的牧民人家。
备选答案如下:A.米饭 B.牛羊肉和奶制品 C.面食 D.“人”字形屋顶的楼房 E.蒙古包 F.水稻 G.小麦 H.放牧牛羊 I.钓鱼、游泳 J.赛马、摔跤K.溜冰L.骑自行车上学M.骑马上学N.定居生活O.游牧生活
对比项目 | 饮食习惯 | 农作物 | 居住方式 | 居民特色 | 交通方式 |
小敏家 | |||||
小卓家 |
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
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
①广东 ②广西 ③湖南 ④湖北 ⑤江苏 ⑥河南 ⑦陕西 ⑧河北 ⑨山东
问卷标题:关于××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
调查问题:对外地游客来你家住宿,你持什么态度?( )
A.完全同意
B.基本同意
C.村里决定了,我也只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