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史论结合是阐释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公司派员工小丽到某国出差,她在该国看到了许多如图所示的宗教建筑。

  1. (1) 这种建筑是(   )
    A . 基督教的教堂 B .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C . 佛教的寺庙 D . 道教的道观
  2. (2) 小丽出差所到的国家可能是(   )
    A . 俄罗斯 B . 中东的沙特阿拉伯 C . 日本 D . 东南亚的泰国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所以,唐太宗特别注意(    ) 
A .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 .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 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D . 对外开放,和平交往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 . 袁世凯 B . 张作霖 C . 吴佩孚 D . 孙传芳
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袁隆平       D . 雷锋
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文化交流的是(    )
A . 诸暨的香榧、茶叶等特产销往上海 B . 诸暨某大学毕业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 C . 诸暨某企业老板到江西投资房地产 D . 诸暨越剧团演员赴北京参加演出
下列属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是( )           
A . 达·芬奇 B . 拉斐尔 C . 德谟克利特 D . 彼特拉克
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大事记

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8月

中文全译本《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月

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1. (1)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
  2. (2) 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莫斯科市内建有96座公园、14座花园、400个街心花园、160条林荫道,绿化面积约占城市总面积的1/3,达4.56万公顷。这体现了莫斯科城市的“名片”是(   )
A . 城市规划的典范 B . 政治的心脏 C . 科技之城 D . 森林中的首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据下图分析,出现1970-1980年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 (3)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4. (4) 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

下列各项曾以洛阳为都的是(    )

①西周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魏国    ⑥北魏

A . ③⑤⑥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阅读下列材料,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小敏和小卓家在生产、生活上的差异。(只填序号)

材料一:小敏家住浙江省宁波市,家里承包了50亩水稻田。

材料二:小卓家在内蒙古大草原,是一户普通的牧民人家。

备选答案如下:A.米饭 B.牛羊肉和奶制品 C.面食 D.“人”字形屋顶的楼房 E.蒙古包 F.水稻 G.小麦 H.放牧牛羊 I.钓鱼、游泳 J.赛马、摔跤K.溜冰L.骑自行车上学M.骑马上学N.定居生活O.游牧生活


对比项目

饮食习惯

农作物

居住方式

居民特色

交通方式

小敏家






小卓家







我国疆域辽阔,下列描述能正确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 . 地跨寒、温、热三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C . 陆地面积世界第二 D . 最南至曾母暗沙,最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写照。我国南北方地理景观、民居、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据此回答问题。
  1. (1) 以下为我国南北方的差别,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北方房子窗户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户大,注重通风。 B . 北方人们喜吃米饭,南方人们喜吃面食 C . 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数量少,流量小。 D . 北方交通以陆路为主,南方交通水陆并举
  2. (2) 南北方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候 C . 河流 D . 自然景观
条约规定:“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该条约中的“联盟”是(    )
A . 三国同盟 B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 . 欧洲联盟 D . 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

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

  1. (1)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2.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京广高铁途中经过的地形区不包括(    )
    A . 东南丘陵 B .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 四川盆地 D . 华北平原
  2. (2) 京广高铁除了起点北京外,中途还经过我国五个省区,分别是(    )

    ①广东  ②广西  ③湖南  ④湖北  ⑤江苏  ⑥河南  ⑦陕西  ⑧河北  ⑨山东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⑥⑧ C . ②③⑤⑦⑨ D . ⑤⑥⑦⑧⑨
  3. (3) 寒假期间,住在北京的小明乘高铁来广东旅游,他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 连绵的雪山脚下,成群的牦牛在吃青草 B . 葡萄架下,维吾尔族的少女欢声笑语 C . 辽阔的草原上,错落分布着洁白的蒙古包 D . 铁路两旁的树木由光秃秃的树丫变成枝叶茂盛
一位游客在参观了某原始居民博物馆后写道:“他们把芥菜和粟的种子装在一个个地瓜状的陶瓶里,陶瓶极像现代瓶口向下倒放的玻璃种子瓶。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用兽骨制作的两只鱼钩,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一样,勾尖有倒刺,可能比我们用的稍大些。”这位游客参观的应该是(    )
A . 元谋人博物馆 B . 北京人博物馆 C . 河姆渡人博物馆 D . 半坡人博物馆
农家乐是农户为游客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乡村中活动休闲的一种旅游。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1) 某市××村准备推出以“当一天农民,寻一回根”为特色的旅游项目。请你从上图中找出该项目实施的两个有利条件,并分析这一项目是如何体现因地制宜要求的。

  2. (2) 为了解村民对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参与意愿,小郎设计了调查问卷。现摘录部分内容,请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改正其中两处错误。

      问卷标题:关于××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

      调查问题:对外地游客来你家住宿,你持什么态度?(    )

      A.完全同意

      B.基本同意

      C.村里决定了,我也只能同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