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单位:千万英镑)
| 德国 | 奥匈帝国 | 意大利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
1890年 | 2.88 | 1.28 | 1.48 | 3.14 | 3.74 | 2.9 |
1914年 | 11.08 | 3.66 | 2.82 | 7.68 | 5.74 | 8.82 |
材料一: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随后派人到欧美考察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明治政府决定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逐渐在全国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学校及师范学校、业余学校等,重点普及小学教育,搞好师范教育。创办东京大学,设立法、理、文、医等学部,成为当时输入近代科学,培养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心。为学习欧美科技,还高薪聘请外籍教师。
材料二:明治政府各部门中,文部省经费开支最多,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惜投入重金建设学校。
①沙皇政府
②人民委员会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开展土地革命
①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
②马可波罗在中国担任了官职,曾奉命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③马可波罗曾奉命出使日本
④马可波罗回国后,其见闻被其写为《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宋朝市舶司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A.孙中山 a.《革命军》
B.康有为 b.辛亥革命
C.邹容 c.百日维新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