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 鉴赏文物展】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物会“说话”。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1. (1) 请推测图 11“琉璃碗”通过哪条商路来到中国,分析开辟该商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 (2) 图 12 陶俑手中的“神器”指哪项发明?并以此发明为例说明宋元科技成就对世界的

    影响。

  3. (3) 结合上述两个文物介绍和所学知识,自拟一句反映文物展览主题的结束语。
如表可知( )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单位:千万英镑)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 . 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 . 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 . 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连在一种共同的事业……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至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
A . 维护国家的统一 B . 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 . 确立君主立宪制 D .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重游南湖,仔细察看了“红船”内外并欣然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在“红船”上(    )
A . 宣告了中国的诞生 B .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 . 通过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 . 纠正了博古的“左”倾错误
读一读,写一写。

材料一: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随后派人到欧美考察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明治政府决定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逐渐在全国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学校及师范学校、业余学校等,重点普及小学教育,搞好师范教育。创办东京大学,设立法、理、文、医等学部,成为当时输入近代科学,培养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心。为学习欧美科技,还高薪聘请外籍教师。

材料二:明治政府各部门中,文部省经费开支最多,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惜投入重金建设学校。

  1. (1)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 (2) 上述措施对促进日本发展有什么作用?
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    )

①沙皇政府

②人民委员会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开展土地革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最主要是因为(    )
A .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 .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 .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 .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2011年4月18日,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正式开馆,在此纪念馆中对其传奇人生的介绍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①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

②马可波罗在中国担任了官职,曾奉命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③马可波罗曾奉命出使日本

④马可波罗回国后,其见闻被其写为《马可波罗行纪》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③④
如图中的场景至今还在不断的上演,它们反映的现实问题是( )

A . 印巴冲突 B . 巴以冲突 C . 科索沃危机 D . 国际恐怖主义
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反映真腊国气候的是(    )

A . B . C . D .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学习他国先进文化和科技。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宋朝市舶司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
  2. (2) 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中“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什么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将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与相应的事件或著作用直线连接起来。

A.孙中山         a.《革命军》

B.康有为         b.辛亥革命

C.邹容           c.百日维新

对文艺复兴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B . 开始于英国 C .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D .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一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其目的是(    )
A . 维护封建统治 B . 发展封建经济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抵抗处来侵略
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神学之用真(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据此回答问题。
  1. (1) 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
    A . 1916年 B . 1917年 C . 1918年 D . 1919年
  2. (2) 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
    A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______都城繁荣的商业景象。( )           
A . 北宋 B . 明朝 C . D . 清朝
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  

A . 在市中心建立大量停车场 B .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 .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围攻汴梁城,宋兵于夜间向攻城金军发射霹雳炮,他们被炮火烧乱阵脚,无奈北撤而去。可见,当时北宋火药武器的应用( )           
A . 阻止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B . 打消了金军继续南下的念头 C .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 . 发挥了在攻防作战中的优势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 (3) 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 (4) 据材料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或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