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以邻为壑”的现象依然存在 ②贫富差距的问题困扰人类社会
③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趋向一致 ④国际力量很不平衡,威胁和平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材料一: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法国大革命时候的水平。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
——朱宗震《真假共和》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推动中国发生历史巨变的主要代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②大陆军装备精良
③战争具有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性
④华盛顿等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
材料一: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一:1937 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1945 年 9 月 5 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恩格斯 1893 年 1 0 月 1 0 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
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材料一:《步辇图》:画面描述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二:(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宋金边界贸易兴旺。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例:北宋形势简图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④“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方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