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
1862年
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1878年
在上海筹建机器织布局
1865年
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
1885年
在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
1866年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1888年
北洋舰队建成
材料三: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即不尽在师夷长技),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革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所认为的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并概括孙中山当时的主张。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原因。
答案: 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润;支持军事工业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他没有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培养新式人才;建立新式海陆军。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变法维新。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民主共喝的思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