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20g放入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计算:
  1. (1) 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2. (2) 原混合物中Cu2O与Cu的质量比(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 (3) 在图中画出向20g 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24.5%的稀硫酸至过量,铜的质量变化曲线。

如图,在竖直的xoy平面上,人眼始终位于(3,0)坐标点,一块平面镜始终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一个点光源S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着x轴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运动的过程中,人眼可以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点的像出现在x轴上(   )

 

A . 0到-1之间 B . -1到-3之间 C . -3到-5之间 D . -5到负无限大之间
下列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

A . 蜜蜂在鲜花上采蜜 B . 蛔虫生活在人体内 C . 葡萄茎缠着竹竿往上生长 D . 农田中的相邻植株争夺营养
世界最古老的地图是4 700多年前亚洲西部人刻在泥板上的。

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描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根据图象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0至5min内的温度升高,说明该物质的熔点不断升高 B . 5min至l0min内的温度不变,物质的内能不变 C . 0至5min与15min至20min两阶段,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D . 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的小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 黄铜 B . 黄金 C . 硬铝 D . 焊锡
如图示,分别将固定在铁皮架上两支短蜡烛点燃,插入烧杯里,沿烧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性质,利用此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

小宁是学校科技小组的成员,他用身边的一些器材做实验来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他要验证的杠杆平衡条件是:

②往直尺两端放不同数量的相同硬币,并调节硬币位置,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

a.若将左、右两侧各取下一枚硬币,则直尺端将下沉。

b.小宁误将乙图中的L1、L2作为力臂的大小,则2L13L2

 如图甲所示,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此时读数为 ℃.

用一电流表测电流,指针指示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所用量程的分度值是 A,所测电流的大小为 A

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 . 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氢氧化钠溶液 C . 实现④转化,可加入稀硫酸 D . 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如图甲所示为吊车吊运树木的场景,吊车吊臂前端的滑轮组装置可以等效为乙图,若被吊树木重为1000牛,动滑轮重为100牛,被吊树木以0.2米/秒的速度被匀速抬起,不计一切摩擦和钢丝绳重,则:

  1. (1) 使用A滑轮的好处是
  2. (2) 钢丝绳自由端施加的力F。
  3. (3) 经过5秒,吊车做的有用功。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标有“6V、3W”字样。当S闭合,S1、S2断开,滑片P从b端滑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A,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保持滑片P在中点,再闭合S1、S2 , 电流表的示数又变化了2A。 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电源电压为8V B . 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4Ω C . 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3.2W D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8Ω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Mg2+、Ba2+、SO42-、CO32- , 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沉淀物6.27g,经足量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在所得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 一定存在Cl- B . 100mL溶液中K+的质量小于2.34g C . 一定存在K+   D . 一定不存在Ba2+ , 可能存在Mg2+
超大型运输卡车,轮胎有数十个,这样的目的是为了(    )

A . 增大压强 B . 增大受力面积 C . 增大压力 D . 减小压力

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 . B . C . D .
         在学习浮力时同学有疑问: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10 牛的水能产生多少大的浮力?

  1. (1)             小柯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 (2)             小柯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 中各加入 10N 的水,再将 B 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 B 盆所受浮力:F=GB+10N>10N。继续往 B 盆内加 20N 的水,B 盆仍漂浮。此实验可得结论是
小灵猫全身皮毛,体温恒定,胎生。在今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小灵猫已被调整为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分类中,小灵猫属于(   )

A . 鱼类 B . 两栖类 C . 爬行类 D . 哺乳类
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他们观察到U型管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实验后,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U型管内的白色物质过滤后,他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HCl;

猜想四:溶质为

【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判断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接着他们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Na2SO4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为验证猜想,他们进一步实验,实验设计如表,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猜想4是正确

【交流】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下列空气的对流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