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有关科学发现和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的描述:①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②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③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与科学实验的结合 ④科学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扩展、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以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为例,涉及上面描述的有(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小刚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画出了下图所示的原理图:A为托盘,P为金属滑片且固定在托盘下的轻质弹簧上,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上下滑动,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P位于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为25Ω,电源电压恒为3V。

  1. (1) 小刚根据图中的质量表串联在电路中判断,质量表是表改装的;
  2. (2) 当称量物体质量达到最大值时,R0消耗的功率是
关于太阳系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液态星球 B . 太阳处在银河系的中心位置 C .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运动 D . 离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越短,公转速度越大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净水处理剂。高铁酸钾是暗紫色粉末,溶于水中成紫红色溶液。下列有关高铁酸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高铁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B . 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C . 高铁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 D . 高铁酸钾中含有单质铁
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她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

A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水,记下这些水的体积V1

B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C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

D将各步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实验室有一瓶由含杂质的碳酸钠均匀混合物粉末,为了测定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取5克样品和稀硫酸反应,实验结束后丙中共收集到220ml的液体,已知该环境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0克/升。(资料: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不溶也不反应)

  1. (1) 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小明同学将丁装置放在乙中,丁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管a应该与 (选填“b”或“c”)连接。
  2. (2) 求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下列观点或操作合理的是      
    A . 反应结束后由于甲装置中残留了CO2会使得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 . 将甲装置中的稀硫酸换为稀盐酸 C . 计算气体体积时,减去分液漏斗所加入的稀硫酸溶液的体积 D . 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排尽装置内原有的CO2 E . 反应结束后,充分冷却再读取丙中水的体积
两位同学做捉迷藏游戏,甲同学躲在书橱的背后,通过穿衣镜能看到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  )

A . 不能看到甲同学 B . 一定能看到甲同学全身 C . 至少可以看到甲同学的眼睛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在做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
  1. (1) 如图是小明实验时的电路(电路未连完整),请你完成电路连接;

  2. (2) 实验中,小明检查电路迎接正确,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V,观察电流表示数为0.40A,则待测电阻值为Ω。

课堂上老师介绍了二歧分类检索表后,要求同学们回家也制作一张简易检索表,将:鳄鱼、蜗牛、白鳍豚、蚕蛾、草鱼进行分类,张莉同学制作的检索表如下图所示,你能看得懂吗?请问R对应的动物是,P对应的动物是,Q对应的动物是

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      )

A . 一杯水倒掉半杯 B . 水凝固成冰 C . 0℃的水变成4 ℃的水 D . 将铁块锉成铁球
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


A . B . 二氧化锰 C . 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 . 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某些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过量繁殖而造成水体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1 C . +4 D . +5
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以下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  )

A . 饭前便后洗手 B . 生熟食品混装 C . 肉食安全煮熟 D . 果蔬吃前洗净
内有少量饮料的罐子可以斜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饮料罐(含饮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灯泡串联 B . 开关只能控制L2 C . 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 D . 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流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物质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待测

26

2

12

A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 . 待测数据是23 C . 参加反应a、d的质量比为4:1 D . c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有一首词写道:“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里“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        ,而“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是选择          为参照物。

如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

  1. (1) 形成溶洞的主要外力是(选填“流水”或“风力”)。
  2. (2) 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柱等景观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Ca(HCO3)2=CaCO3+CO2↑+H2O其化学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放大镜观察碾碎的蔗糖

看到白色小颗粒

分子体积很小

B

把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

乒乓球恢复了球形

乒乓球内空气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

将一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秒钟,然后迅速拿出

小木棒与焰心接触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与外焰接触的部分呈焦黑色

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

D

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

烧杯内璧出现小水珠

蜡烛燃烧发生了物理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所示,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瓶中,要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则集气瓶中的固体可能是(   )

A . 氢氧化钠 B . 硝酸钠 C . 蔗糖 D . 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