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壁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 .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 . 液泡中含有营养物质 D . 线粒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鲁宾和卡门在实验中利用了同位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选择一种碳酸氢盐,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该种物质,即18O在该物质氧元素中所占比例不同。同样方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水,然后配成三种质量分数相同的碳酸氢盐溶液。碳酸氢盐溶解在水中能生成二氧化碳并保持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同时不会产生水。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用阳光进行照射。分析产生氧气中18O的比例,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1. (1) 18O和16O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中        相同。
    A . 质子数 B . 中子数 C . 电子数 D . 核电荷数
  2. (2) 根据实验结论,在虚线框内补充第三次实验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 (3) 鲁宾和卡门是通过测量生成氧气的密度确定氧气中18O的含量。如果有一种氧气,18O占50%,即18O和16O的个数比为1:1。根据以下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种氧气的密度为kg/m3。(保留两位小数)

    资料:I.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II.18O的相对原子量为 18,16O的相对原子量为 16。

    III.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 kg/m316O 占所有氧原子的比例可近似看作 100%。

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
A . 两者均增多 B . 两者均未增多 C . 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 D . 盐增多,糖未增多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柴火烧水 B . 压缩空气发热 C . 冬天搓手取暖 D . 钻木取火
下列有几种大家熟悉的动物:猫、龟、田螺、蚯蚓、家鸽、海马、青蛙、沼虾、蜈蚣、蚂蚁、蝗虫、企鹅、鲨鱼、海葵等,将动物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软体动物②环节动物③鱼类④爬行动物

⑤鸟类⑥哺乳动物⑦节肢动物⑧甲壳类

⑨两栖动物⑩昆虫⑪腔肠动物

冠豸山坐落在我市连城县境内,有丰富的植物、动物群系.共有维管束植物184科734属1 6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和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伞花木等8种.脊椎动物有34目97科4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蟒蛇、黄腹角雉、金钱豹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鳖、鸳鸯、雀鹰等35种.这段话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它们共同构成的多样性.地球上有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它们构成了的多样性,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生存
单位换算:0.5t=kg,   20cm=m。
汽车利用的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如图,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发射声波,经过0.01s后收到回波。如果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汽车此时离障碍物多远

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一群体中(  )
A . 各成员明确分工 B . 发生的各种联系行为和个体之间的相互识别 C . 除生殖以外的联系行为 D . 其余三项都是
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序号

物质

醋酸

高锰酸钾

熟石灰

纯碱

化学式

CH3COOH

KMnO4

Ca(OH)2

Na2CO3

  1. (1) 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上表中来涂抹止痒。(用序号填写)
  2. (2) 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氧化物

A

HNO3

Na2CO3

Cu(NO32

Fe3O4

B

HCl

NaOH

NaCl

C2H6O

C

H2SO4

KOH

NH4NO3

H2O

D

H2O2

Ca(OH)2

ZnSO4

O2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操作现象结论(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该石灰水一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昔日高档小汽车,今朝进入百姓家,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B . 汽车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 D . 汽车使用的汽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 蚊子 B . 机器猫 C . 钟乳石 D . 珊瑚礁

 如图所示,往装满CO2的软矿泉水瓶加水,迅速拧紧瓶盖,震荡后CO2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矿泉水瓶变瘪,瓶变瘪表明瓶内气体压强 瓶外气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而瓶外的气体压强 ,因此推测瓶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相比 (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在下列有关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纳米材料颗粒能制造出很多特殊功能的物体,但它并不是分子 B .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仅有排斥力 C .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D . 铅笔笔芯在白纸上划出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如图所示是小科在课后制作的“矿泉水瓶气炮”:首先将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瓶盖拧紧,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同时瓶口和瓶内出现“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瓶盖被弹出,说明瓶盖对瓶内气体做了功 B . “白气”现象说明瓶内气体内能变小了 C . 用力拧瓶子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类似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D . 用力拧瓶子时,越拧越费劲,说明内能增加是有限度的
转换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它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的科学量,转化为容易认识或容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下列研究方法采用转换法的是(  )
A . 用细胞结构图研究植物细胞 B . 焦耳定律研究电流热效应 C . 用红磷和白磷研究燃烧条件 D . 用课本挤压模拟地壳运动
春雪过后,有些植物会被冻死。植物被冻死的主要原因是    (    )


A . 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 B . 地面结冰,植物无法吸水 C . 细胞液结冰,体积增大,导致细胞破裂,引起细胞死亡 D . 低温下细胞中的酶催化功能减弱,呼吸作用停止
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小科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钡晶体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10克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 (1) 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热量;
  2. (2) 实验过程中,小科闻到了-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