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如图所示,某同学撬开石头时,分别用F1、F2、F3的力作用于A点,其中力臂最长的力是(    )。

A . F1 B . F2 C . F3 D . F1与F3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下面是一个家族遗传信息的调查,请你根据调查信息探究如下问题。

  1. (1) 双眼皮与单眼皮这对相对性状,何为显性何为隐性?请说明你的判断的理由。

  2. (2) 假如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你根据表中信息,推断祖孙三代的基因组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小明  

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浸没水中,松手时,物体会,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 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将马铃薯放入盛水的塑料杯中,并定期加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马铃薯发芽长出了绿叶,试回答:

  1. (1) 加水后液面上升,塑料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从侧面观察,可看到马铃薯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2. (2) 从植物的生殖方式看,上述马铃薯发芽长成植株的方式属于繁殖。
进入青春期,男、女同学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你感受到这些变化了吗?请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为提高学习效率,使脑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应该保证____ (填字母)。
    A . 不进行户外活动 B . 及时变换学习内容 C . 充足睡眠 D . 时时处处考虑睡眠
  2. (2) 请根据青春期的变化规律,判断图甲中A的结构名称是
  3. (3) 青春期是“人生的金色年华”。根据图乙判断进入青春期后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____(填字母)。
    A . B . C . D .
“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 (1) 伽利略经过下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

  2. (2) 笛卡儿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儿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秸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分。这些灰分是植物细胞中的

如图所示,电路连接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血液流经人体一些器官时,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用曲线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图像能直观反映相关量之间所对应的关系。下列图像与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①表示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 . 图②表示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 C . 图③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 图④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

  1. (1) 图甲中曲线乙表示的消化.
  2. (2)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淀粉最终在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3. (3) 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4. (4) 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淀粉的消化,用图乙中A、B两支试管分别装入2 mL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如图乙所示.比较A、B两支试管,可以证明淀粉酶能
  5. (5) 像淀粉酶这样的生物酶在人体内还有很多,它们具有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下列有关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B . 与桃树相比,松树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 .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D .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 (1) 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 像

  2. (2) 当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 透镜.

能用金属与同一种稀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
A . CuCl2 , AlCl3 B . ZnCl2 , MgCl2 C . Fe2(SO4)3 , FeSO4 D . Na2SO3 , K2SO4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cuǒ)脚?”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请完善下面的实验设计,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思路:

  1. (1) 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2. (2) 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若,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反之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3. (3) 此实验步骤中的甲装置起作用。
下图分别表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A、B、C、D分别代表哪个城市?

    A     B      C      D   

  2. (2) 四城市均位于我国(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四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配合上的共同点是;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沦.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实验

序号

物距

u/cm

相距

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

  1. (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 (2) 实验序号4的相距为 cm.

  3. (3) 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光屏应向透镜的方向移动.

人体中分布最广泛的组织是(    )


A . 上皮组织    B . 结缔组织 C . 肌肉组织    D . 神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