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82.8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1. (1) 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g。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3. (3)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经常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图中是王老师利用塑料丝、干燥餐巾纸和PVC塑料管做的“静电章鱼”实验,具体做法如下:

①在桌面铺一张白纸,将塑料丝放在纸上,用餐巾纸压上,从根部向前摩擦几次;②用餐巾纸裹住塑料管反复摩擦十几次;

③将摩擦过的塑料丝拿着根部向上抛起,塑料管在其下方靠近塑料丝,塑料丝像“章鱼张开爪”一样散开并漂浮在空中。

  1. (1)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在物体之间发生转移(选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2. (2) 摩擦过的塑料丝像“章鱼张开爪”一样散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
  3. (3) 某段时间塑料丝静止漂浮在空中分析其原因是                 
    A . 塑料丝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塑料丝静止漂浮 B . 塑料丝的重力和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是一对平衡力,塑料丝静止漂浮 C . 塑料丝的重力大小等于浮力和同种电荷间的斥力大小之后,塑料丝静止漂浮 D . 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使塑料丝静止漂浮
荔枝只能生长在我国南方,影响荔枝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 水分 B . 土壤 C . 温度 D . 空气
近期为保证教室空气新鲜、清洁,经常进行开窗通风,每天进行至少一次消毒。某科学拓展课程研究小组欲用培养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细菌,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

资料1: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

资料2:实验室通常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细菌以满足生长繁殖过程中对营养所需。

【实验探究】

①配制培养基:将普通肉汤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制成平面状;

②将上述培养基进行无菌处理;

③设置一个对照组(放置于无菌环境)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培养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

【分析与反思】

  1. (1) 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将各实验组培养皿。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2. (2) 若在某次调查中,对照组的培养皿上出现了6个菌落。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某一实验组培养皿上菌落平均数为52个/培养皿,而对照组的一个培养皿上出现了6个菌落。若将46(即52一6)个/培养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下列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H2+CuO Cu+H2O B . 2KMnO4 K2MnO4+MnO2+O2 C . HCl+NaOH=NaCl+H2O D . 2Mg+O2 2MgO
某处地面发生浅层地震。地震产生两种不同的地震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平行的(纵向波),一种是振动和地面垂直(横向波),甲地震台先接受到纵向波,然后接受带横向波,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是4s,乙地震台也经历同样的情况,而时间间隔为10s,已知甲和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4.8km,纵向地震波的速度为4km/s,横向地震波的速度为2km/s,利用以上的数据,求:
  1. (1) 震中和甲处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 (2) 震中和甲处的连线与震中和乙处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基因A和a的关系是    (    )。

A .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 .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位置上 C . 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D . 位于一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用如图的甲、乙两滑轮组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η , 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W , 若滑轮规格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W<W  η<η          B . W>W  η>η C . W=W   η D . W<W  η>η
如图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管,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龙同学发现: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 越低。小龙在查阅资料后终于弄懂了口吹笔套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笔套内的空气柱。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吹笔套管产生声音的音调跟有关。
  2. (2) 事后小龙根据这个实验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如图),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水蒸汽 D . 二氧化碳
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6

1

0

A . 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 . 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2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下列表现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 . 茎的背地生长 B . 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 . 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 . 捕蝇草捕捉蚂蚁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 C . 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后开始加热 D .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某些细菌会使人体产生疾病,危害人的健康 B . 有些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C . 肺结核是由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 D . 细菌进入人体后都会侵入人体细胞 
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的实验中,小明在螺线管周围摆放了一些小磁针。

  1. (1) 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的分布如图甲所示,由此可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的磁场相似。
  2. (2) 小明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指向转动 180°,南北极发生了对调,由此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螺线管中方向有关。
  3. (3) 小明继续实验探究,并按图乙连接电路,他先将开关 S 接 a,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再将开关 S 从 a 换到 b,调节变阻器的滑片 P,再次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来探究的关系。
  4. (4) 小聪通过比较丙图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得到结论:外形结构相同的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你认为是否合理?理由是
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很多地方都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月球是属于地月系中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B . 当晚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月相为满月 C . 月球上有许多月坑,月球对表面物体引力较地球小,经常刮风暴 D . 发生月全食时,能看到美丽的红月亮,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 . 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 .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两盏相同的“220V 100W”的电灯,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路中,则两灯总的电功率为(   )
A . 200W B . 100W C . 50W D . 25W
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 . 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 . 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
       
  1. (1)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色,pH(填“>”、“<”或“=”)7,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
  2. (2) 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