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⑤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里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图片_x0020_6

  1. (1) 雪地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现象,是长期的结果。若降雪推迟,则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
  2. (2) 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数量,白色老鼠所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填“之前”或“之后”)。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环境变化对老鼠的毛色起作用。
如图所示,墙受到压力的大小是(  )

A . 10N B . 40N C . 50N D . 60N
关于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 . 气温随高度变化而稳定不变 C . 空气水平对流,所以称为对流层 D . 天气变化十分单调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如图甲)把糖尿病患者从指尖采血或注射胰岛素的麻烦和疼痛中解放出来。患者只需将贴片式血糖传感器贴于腹部或上臂皮肤,将胰岛素泵别于腰间,便可进行与健康人无差别的日常活动。请

回答:

  1. (1) 胰岛素的作用是
  2. (2) 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一天中持续微量的胰岛素分泌)、餐前大剂量分泌(由进餐后高血糖刺激引起的大量胰岛素分泌)两部分,如图乙所示。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如图丙所示。

     

    ①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运动时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量会适当(选填“增加”或“减少”)。

    ②与传统定时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式相比,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的优点有

    A.平稳控糖,减少血糖波动

    B.运动自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减少由注射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风险

    D.把患者从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麻烦中解放出来

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1) 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选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2.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选填“空气柱”或“瓶壁”)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3. (3)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____。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据报道,今年5月,某货轮在维修期间因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大量二氧化碳从船用灭火装置中泄漏进入船舱,造成人员伤亡。
  1. (1) 二氧化碳能灭火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写出一点即可)
  2. (2) 这次意外发生,抢险人员向船舱喷水,以降低舱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理是
下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是(   )
A . 小草 B . 篮球 C . 蘑菇 D . 小猫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生活中的物品,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各种塑料瓶 B . 照相机的金属外壳 C . 学校的塑胶跑道 D . 含合成纤维的

如图分别为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下的视野和显微镜图,请据图回答:

  1. (1) 换成高倍镜后可能出现图1中③的图象,为看到清晰的视野应该调节图2中[ ]

  2. (2) 小明在使用显微镜时,在镜筒下降时不小心将载物台上的玻片标本压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 (3)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污点不动,移动目镜污点随着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4. (4)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图1中②所示,应转动图2中的 换成 物镜后才能达到③的效果.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5×”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 倍.

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    ;②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30℃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③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量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绘制图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①是
  2. (2) 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理由是
  3. (3) 分析图象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 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要使图l转换成图2,下列操作中不需要的是(    )

A . 移动玻片 B . 转动转换器 C . 转动粗准焦螺旋 D . 转动细准焦螺旋
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情况,面对意外情况,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 . 遇到同学中暑晕倒,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B . 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C . 用指压止血法救治动脉出血的伤员时,应压迫伤口的近心端 D . 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后进行人工呼吸
有些绿色开花植物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单胚植物),而有些植物的子房内有两个或多个胚珠(多胚植物)。如图为两种不同植物的子房内剖面图,其柱头上各落有同种植物的 4 个花粉粒。请分析回答:

  1. (1) 无论是单胚植物还是多胚植物,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开始的。
  2. (2) 如果 A、B 柱头上的花粉粒都能萌发出花粉管并抵达子房内,则图所示的子房出现缺粒的可能性较大。
  3. (3) 番茄的每个果实里常见有多粒种子,说明番茄的子房类似图;若番茄体细胞中有 24 条染色体,则胚珠的正常卵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科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现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克。
  2. (2) 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3. (3) 图中某步骤错误,该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 (4) 实验室用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克,加水克。
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因此,为患者输液治疗时必须考虑生理盐水的浓度。请完善下列相关实验。

【探究目的】

【实验材料】载玻片、试管、滴管、消毒棉球、一次性采血针;氯化钠溶液、柠檬酸钠(抗凝剂)等。

【实验步骤】

①取5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依次为0.5%、0.7%、0.9%、1.1%、1.3%的氯化钠溶液,并各加入2滴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5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混合液各1滴,置于5个洁净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有何变化。

【实验结果】

①在浓度为0.5%、0.7%的生理盐水中红细胞吸水胀破;

②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红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变化;

③在浓度为1.1%、1.3%的生理盐水中红细胞失水皱缩。

【实验结论】适于人体的生理盐水浓度是0.9%。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甲醛溶液浸泡食品保鲜    B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 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内部是空的。

【材料二】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伦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盖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③左右两个心室的隔膜上有小孔,血液可互相流通。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深入地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他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胀大。哈维还进行了一个定量实验,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于是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流通管道而招致质疑。直到165l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一微小管道的存在,证明哈维的理论是正确的。

  1. (1) 马尔比基发现的“微小管道”是
  2. (2) 盖伦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的猜想。
  3. (3) 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伦观点中的(填序号)。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

请回答:

  1. (1) 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相似.
  2. (2)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小海同学做了如下三个光学实验:
  1. (1) 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海转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EO贴着纸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线OF沿时针方向转动。
  2. (2) 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海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是
  3. (3) 图丙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海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填像的性质)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