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初中 科学

小金先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然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为了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小金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 B .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加入Zn粒,无气泡产生 C .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 .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色
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此“人工树叶”与植物光合作用类似,都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C3H8O是一种有机物,不适合食用)。请你说出此人工树叶的2点意义

 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 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 .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匀质长方形木块,长为l,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端面都与桌边平行。A放在B上,右端有 l伸出B外,为保证两木块不翻倒,木块B伸出桌边的长度不能超过(   )

A . B . C . D .
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合金中只含有金属元素 B . 铁锈是一种合金 C . 合金的强度、硬度、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D . 生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剩下的物质是碳
七年级同学去西湖边春游,刚下车时感觉空气特别的清新,弥漫着芳香的泥土气息;绿树红花,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特别的美丽;流水涓涓,鱼儿在水中自由的嬉戏;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曲……

  1. (1) 在这段话中分别用等感觉器官来感受自然界。

  2. (2) 绿色的物体只(填“吸收”或“反射”)绿光;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3. (3) 看到水中的鱼是(实象或虚象),想用鱼叉抓鱼,你认为他们应把鱼叉往方向插下去。(填AB、AC或AD)

    图片_x0020_139

  4. (4) 听到鸟叫声的过程是: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 9 ],并引起它的振动,通过[8]

    传到内耳,刺激[5]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形成听觉。

    图片_x0020_140

图中小孩在荡秋千(忽略空气阻力),由A→B→C→B→A…飘荡,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孩在A点具有最大动能 B . 小孩在B点势能最大 C . 小孩从A荡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D . 小孩从B荡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小明用手机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右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选填“前”或“后”)。小明发现将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理解了手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 (1) 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所示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均填字母序号)。

    A.不锈钢锅 B.铜导线 C.铝箔

  2. (2) 铜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 (OH) 2 CO 3 ],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 (3)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 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图线x 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 . 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 . 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 . 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能够的物体叫光源。在①发光水母、②木星、③日光灯、④彗星、⑤耀眼的镜子、⑥萤火虫、⑦晶莹的露珠中、⑧月亮中,能称为光源的是(填写序号)。日光灯属于(填“冷”或“热”)光源。
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 . 食盐 B . 氢氧化钠 C . 硝酸铵 D . 蔗糖
若以太阳能热水器内装100kg、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 J的太阳能;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2022年3月24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液桥”演示等实验。

【查阅资料】

⑴当你在洗手的时候,或者手沾糖水的时候,指间的小液柱就是“液桥”。“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

⑵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和液体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下,“液桥”形成了。

⑶液体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表面张力是表示液体分子之间吸引力大小的量度。

【实验过程】在两块玻璃板的表面滴上两滴水,接着把两块玻璃板靠在一起,使两滴水相碰,两滴水像是搭了一座“液桥”,将两块有机玻璃板连在一起,“液桥”就形成了。

  1. (1) 以下能说明液体表面存在张力的实验是
  2. (2) 在太空中可以搭出十几厘米长的“液桥”,而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液桥”尺寸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超过这个尺寸,“液桥”垮塌,请你分析原因:
如图,是加热烤肠的情景,增加烤肠内能的方法是;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

某同学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一个长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罝平衡;在左侧离支点10cm的位罝A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10g、容积为50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过程】将下对实验空白处补充完整:

  1. (1) 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需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填“左”或“右”);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
  2. (2) 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离支点

    Ocm。

  3. (3) 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31cm处,液体的密度为g/cm3
  4. (4) 【拓展应用】若杠杆足够长,用此“密度天平”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再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的距离为56cm;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枳如图乙所示,则固体的密度为kg/m3(已知ρ=1.0g/cm3)。

小华同学将硬棒的一端固定在墙壁的O点,通过提拉另一端A来起吊重物,如图所示.若作用力始终与硬棒垂直,起吊的重物质量为20kg.(g取10N/kg)

  1. (1) 说明硬捧由位置A拉至水平位置B(保证任意角度,硬棒均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力大小的变化情况.
  2. (2) 重物挂于OA的中点,硬棒到达水平位置时,作用力的大小是多少N?
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使用电压相等的电源、规格相同的滑动变阻器R、大头针和螺线管等器材进行实验,并通过插在螺线管中铁芯来比较螺线管磁场的强弱。实验中,他们先将甲、乙两个匝数不同的螺线管分别连入电路,并使滑动变组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不同(Ra>Rb),其实验现象如图(a)、(b)所示。该小组同学在仔细观察、比较图(a)、(b)后,认为无法得出结论。于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Ra>Rb>Rc)。

 

①该小组同学在观察、比较图(a)和(b)的实验现象后无法得出结论的理由是:

②进行图(c)实验后,是否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若可以,请写出有关结论;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读“太阳系模式示意图”,请回答:

  1. (1) 在天文学上,金、本、水、火、土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图中表示土星的字母是
  2.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填序号);

    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减少

    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夜幕下,路边LED灯将道路照得犹如白昼,这种LED灯是通过光电转换来供电的。

如图是某小区利用太阳能给LED路灯供电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其中,R是光敏电阻,此光敏电阻的阻值R、流过线圈的电流I与光照强度E(单位:勒克斯,符号:lx)之间的几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光照强度E/lx

5

10

15

20

25

30

光敏电阻R/Ω

60

30

20

15

12

10

线圈中电流I/mA

21.4

27.3

30.0

31.6

32.6

33.3

当线圈A中的电流I≥30.0 mA时,动触点D与静触点G、H接触。

  1. (1)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照强度E的减弱而(填“增大”或“减小”)。
  2. (2) 当光照强度增强时,电磁铁的磁性 (填“增强”或“减弱”)。
  3. (3) 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种能量通过再次转化储存在大容量蓄电池内。傍晚,当光照强度小于_lx(勒克斯)时,路灯开始工作。
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B . 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 D . 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