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下列关于菌种计数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B . 应该选取培养基表面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有效数据 C .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 . 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如图分别是蓝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
  2. (2)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在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3. (3) 蓝藻含有 , 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或异养).
  4. (4) 图中DNA所在是区域称为 , 真核细胞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除了DNA,还有
下面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87863271

A .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结构② B . 若②为核糖,则图示核苷酸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 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 . 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某雌雄同株植物中,基因型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基因型BB和Bb控制红色花瓣,基因型bb控制白色花瓣;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纯种作亲本杂交得F1 , F1全部为红色小花瓣植株;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无花瓣的植株之间自由传粉所得子代全部都是无花瓣植株 B . 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植株占11/16或9/16 C . 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的表现型有5种 D . 若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的无花瓣植株中纯合子占1/2
下列实例不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
A . 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 B . 免疫细胞识别异常细胞并紧密接触 C . 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 D .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
某研究小组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黑暗中制备的叶绿体加到含有DCIP(氧化型)、蔗糖溶液、pH7.3磷酸缓冲液的溶液中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氧化剂DCIP既可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 , 制备叶绿体时加入蔗糖的作用是
  2. (2) 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 , 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CO2已经转化为许多种化合物。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以 ,然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分析,当检测到的产物只有一种时,该化合物就是第一个产物。实验发现,在光照下三碳酸(C3)和RuBP (C5)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此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C3的浓度和C5的浓度变化分别是,由此可判断固定CO2的化合物是     。
  3. (3) 将小球藻放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先将试管与白炽灯 离开一段距离,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改变白炽灯与大试管 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小球藻释放气泡的速率(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且保持不变),结果如图所示。实验 中的气泡内的气体产生于叶绿体的。图中a点叶绿体内产生的O2的去向有。若培养液中缺Mg2+ , 则c点应向移。

已知鼠的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如图为鼠毛色的遗传图解,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鼠的灰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B . 1、2、4、5、7遗传因子组成都相同的概率为2/3 C . 3与4杂交,子代为白色的概率为1/3 D . F1、F2的结果都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B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且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 C . 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D . 农田通过锄草、治虫等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积累在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以下是制作酸奶的生物化学过程:将适宜的菌种接种到牛奶中,产生的乳酸使牛奶蛋白凝聚形成浓稠的酸奶。酸奶的发酵剂中含有大体等量的两种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产生乳酸,还产生多肽酶,将牛奶蛋白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这些反应会刺激嗜热链球菌生长,产生二氧化碳和甲酸,使得发酵液的pH降低,这又会促进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和代谢。
  1. (1) 用于制作酸奶的牛奶原液首先必须进行高温处理,其目的是,以保证接种

    后的正常发酵;操作者的双手需进行清洁和;操作间内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物理方法杀灭,也可以用化学试剂(列出两种)进行消毒。

  2. (2) 牛奶原料中不能含有抗生素,这是因为
  3. (3) 发酵剂中的两种细菌之间的关系属于
  4. (4) 包装的酸奶在2~4℃下保存,这样可使细菌存活但无活性,食用酸奶前不需要杀死

    细菌这是因为用于酸奶发酵的两种微生物,且能抑制人体中的某些有害菌群,因此不必灭菌即可食用。

人类的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图1所示。图2是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致病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I区 B . 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B C . 3号和4号婚配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2 D . 6号和7号生育的子代中女孩均患病,男孩均正常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B . 测交也可用F1与显性纯合子杂交进行 C . 杂种后代中,一定出现性状分离 D . 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一定符合3∶1的分离比
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侧芽比顶芽的生命活动旺盛 B . 在果树种植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C . 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 顶芽容易得到光照,所以生长比侧芽快

下列各结构中,哪一种在化学成分上与其他的都不同?

    A.鸵鸟毛         B.鹿角           C.水牛角         D.斑马蹄   

    E.人的毛发

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说法有误的是

A.人类单倍体基因组由23条不同的双链DNA分子组成

B.人类基因组计划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

C.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着丰富而珍贵的遗传资源

D.获得个人基因组,能为预防疾病、新药的研制以及新医疗方法的发现提供依据

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取自河塘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

A

 

 

 

 

 

B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

(1) A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 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说明:A________能力更强。

(3) 下列有关生态瓶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2)

A. 淤泥应高温处理后垫入瓶底,防止淤泥中的微生物污染生态瓶

B. 加水的量应为容器体积的4/5左右

C. 制作好的生态瓶应放置于较强散射光处,不要随便移动其位置

D. 敞口放置生态瓶,既便于观察又能保证瓶内生物对氧气的需要

E. 水最好要用未被污染的池水、河水或晾晒后的自来水

F. 投放的动物生活力要强,且数量不宜过多

 

17. 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

C.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 丁图可知,该生物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下列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一组图是(    

不能用如图来准确表示下列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1表示物质的跨膜运输,24可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C.1表示原核生物,24可分别表示细菌、蓝藻、酵母菌

D.1表示固醇,24可分别表示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

下图中,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示意图是(   

DNA的复制方式可能有图甲所示的三种方式。某小组为探究DNA复制方式,将含14N-DNA的某细菌转移到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细菌的DNA,先将DNA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旋变成单链,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乙所示,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图乙中的两个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乙可推断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由图乙实验结果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8h
C.未经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出现两种条带
D.若DNA复制方式是弥散复制,则图乙有一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