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生物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 (1) 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 (2)

    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Ca2+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 (3) 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4. (4) 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 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C . 酶催化反应前后结构不发生改变 D . 催化淀粉水解的酶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反馈调节普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中。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人的肝细胞中要由DNA直接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A . 胰岛素 B . 氨基酸 C . 糖原 D .
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A . 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 . 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 . 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 . 含胞嘧啶15%的样品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只有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金字塔 C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大气之间的往复循环,如碳循环中的二氧化碳 D .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  )

A . DNA复制容易受抑制 B . 培养基营养丰富,易于植物生长 C . 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 D . 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
啮齿类动物如兔、鼠等以植物为食,下图表表示某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啮齿类的存在可能会引起部分植物种群密度增大 B . 啮齿类的存在可定向改变某些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 C . 啮齿类动物密度适当增大有利于提高草原上植物的多样性 D . 随着啮齿类密度的增加植物种群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
人偏肺病毒(hMPV)是新发现的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等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hMPV入侵机体后,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 B . 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 药物A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hMPV D . 药物A可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的数量
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与吸收的O2之比为2:1,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
A . 1:6 B . 1:3 C . 1:2 D . 1:1
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有很多用途,可显著提高其利用价值.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许多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在原理和程序上具有相似性,某同学结合玫瑰精油的提取,设计提取茉莉油的实验流程如下:茉莉花+水→A→油水混合物→B→加C→D→茉莉油

流程图中的A表示 过程,B过程常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C物质是 ,加C的目的是 .茉莉油的提取能否采用这一流程进行生产,应该考虑茉莉油是否像玫瑰油一样具有较强的 ,还应考虑茉莉花在水中蒸馏是否会出现 等问题.

(2)辣椒素的提取与胡萝卜素的提取有类似之处,可采用萃取法进行提取.提取时若需要加热,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原因是 ;加热时,还要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 .

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时期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1 B . ②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跑中央的细胞板上 C . ④时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D . 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某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L表示能量值(单位相同)、甲~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量流动不完整,缺失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甲不能构成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乙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个体容易被丙捕食则调查的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信息可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根据课本知识完成下列名词解释:

相对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图19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分别表示                   

       2)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           ,它与____________细胞的结合过程体现了         

       3)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促进囊泡的转运,使        增加,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调节         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4型糖尿病人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的组成看,可能的原因是            等。

       5)正常人剧烈运动过程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含量         。整个过程的协调是             调节的结果。

       6)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       病。

如图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内部),试回答: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 (基团)。

2)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运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_______方式。

3b 过程在_______进行,蛋白质通过c过程离开细胞,c过程叫做 _______

4)细胞内各种膜结构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下图中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  ]_______

5)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如图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_______

6)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细胞中可能没有图中的_______(填写序号)结构。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频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为了证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某同学选择一小条新鲜的蛙腓肠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必须待肌肉本身ATP消耗后再进行

      B  可滴加葡萄糖溶液作为对照实验

      C  先滴加ATP溶液后滴加葡萄糖溶液

      D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肌肉的生理状态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是

A.变亮、增多    B.变暗、减少  C.变亮、减少  D.变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