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知识点题库

16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尼绒、金属制品,东方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每年输入的商品总价值高达1600万金克朗。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传统商路的恢复 C . 疯狂的殖民掠夺 D . 封建经济的衰落
1575年,西班牙官员向国王菲利普二世报告时说,“中国各种货物的价格,低廉到几乎等于不用货币购买那样”。中国的产品贩运到马尼拉能获100%的利润,而马尼拉大帆船将其贩运到美洲,获利润仍可高达100%-300%.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掠夺 B .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C . 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 中国手工业相对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   )
A . 人文主义思想已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 . 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 . 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 . 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
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 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 . 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 . 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的“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
A . 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B .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 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 . 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欧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 000万到2 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整个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而到19世纪末又开始从整体走向分裂。这里的“分裂”指的是(   )
A . 西方国家阻止了工业革命成果传播 B .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正式形成 C . 多次形成彼此敌视的政治军事集团 D . 欧洲与亚非拉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许多昔日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日用品。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 . 社会贫富差距减小 B . 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 抗击饥荒能力增强 D . 民众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7世纪上半叶,荼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荼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社会底层的人民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斗鸡、斗牛,去小酒店喝劣质的烈性酒。上层人士的消遣有打猎、赛马,赌博是各个阶层都普遍参加的活动。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各种体育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田径运动纷纷诞生,特別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但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消遣。20世纪以后医生和律师是备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简要的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实与所提取信息一致)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09年,荷兰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这些现象(    )
A . 荷兰成为商业殖民帝国 B . 商品输出成为当时主要殖民手段 C . 欧洲商业革命迅速发展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史料二: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 到17世纪甘薯成为普通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代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史料三: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同美洲大陆一样,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蹂躏毫无抵抗力的人民,造成悲惨的后果。 

 ——《新全球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观察史料一,思考在东西半球之间交换的动植物物种有哪些? 
  2. (2) 结合史料二、三,分析物种交流及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下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对以下文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年)

1571—1575

1576—1580

1581—1585

1586—1590

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白银(单位千克)

41048

124050

187591

202453

218506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明政府自隆庆元年(1567年),实行有条件的“开禁”,西班牙武装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丝绸和瓷器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此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继而引发中国货币史上的大革命,“一条鞭法”很快从福建推广至全国。而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了中国丝织、制瓷等行业的发展,福建漳州的月港,也由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新兴的沿海商业城市。通过大帆船贸易,西班牙传教士将天主教文化带到中国,也使西班牙及美洲大陆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把中国的传统技艺如刺绣等传授给当地人民。大帆船贸易承载了资本、商品、人员、文化的交流,是真正的“海道大通”的实现,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等

  1. (1)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与黑奴贸易相比,概括葡萄牙西班牙主导的丝银贸易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丝银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 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 B . 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 C . 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 D . 葡萄牙贸易垄断面临着挑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一方面,以科尔特斯、皮萨罗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殖民者,以征服性的战争把特诺奇蒂特兰和库斯科等著名古都洗劫一空,在印第安古文明的废墟上构筑起殖民主义大厦,另一方面,大授地制、大地产制、黑奴制在美洲的推行,加重了对印第安人的超经济剥削,但却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美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但却为拉美走向相对的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前提,从哥伦布远航开始先后移植到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带去的农具、家畜,以及为解决劳力缺乏而贩运来的黑奴,都为美洲的开发和各民族的融合开辟了道路。然而,在殖民统治时期逐渐生成的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是殖民者恩赐给美洲人民的,而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欧、美两种生产方式冲撞的结果。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由分散到联系,从区域到全球是近代世界演进的突出特征。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图1、图2、图3,结合时代背景,对近代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演进进行合理解释。

下表反映的是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

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

组别

商品内容

盐、酒、火器、布匹、五金

糖、烟草、稻米、白银

奴隶

A . 甲、乙、丙 B . 甲、丙、乙 C . 丙、甲、乙 D . 丙、乙、甲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些现象表明(    )
A .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 .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 . 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