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500—1800年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久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
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一 茶的发祥地是我国西南部的巴蜀地区。起初,茶被作为药与菜,约至秦汉之际,民间才开始将其作为饮料,如西汉宣帝时王褒撰写的《僮约赋》中,讲到“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这是以茶叶为饮料的最早记载。南北朝至隋唐、宋元,饮茶逐渐成为各民族的一种重要习俗。明清时期,饮茶盛况空前,茶叶成为毎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举凡应酬、交际都离不开茶叶。
——摘编自傅永聚《中传统文化精要》
材料二 早在十六世纪,西方人就通过传教士的描述得知了茶的存在。但真正尝到茶,却是在十七世纪初,荷兰商人将茶作为稀有礼物贡献给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饮茶有健脑明目的益处,他们争相模仿,使饮茶终成一种风尚。随着饮茶风在英国宫廷迅速盛行,英国的各个社会场所开始看到茶的身影,并逐渐取代酒和咖啡,成为人们热爱的杯中物。随着时间推移,茶在英国受欢迎的程度有增无减。到十八世纪饮茶已变成英国国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是家家户户每天进行的日常活动。
——摘自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
①西欧依靠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②中国人口在明清时期迅速增加
③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
④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
材料
时期 |
主要内容 |
棉花第一帝国 |
棉花具有不耐严寒、不耐酷暑的特性,印度的自然气候适合棉花生长,而英国则无法种植棉花,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通过加工棉花、进行销售来增加国家的财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 |
棉花第二帝国 |
这一阶段印度棉花开始自己走进欧洲,没有欧洲列强作为中间商。前期,欧洲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禁止进口印度棉花;中期,欧洲各国通过在农村开设工厂,聘用童工和妇女来解决劳动力问题,通过在美洲建立棉花种植园来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派遣工业间谍窃取印度棉纺织技术,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棉花制造帝国应运而生。 |
——整理自[美]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时间 | 1684年 | 1689年 | 1701年 |
售价(荷兰盾/磅) | 80 | 75 | 2.32 |
年份 | 里斯本 | 黎凡特 |
1523-1536 | 780 | 1000 |
1550-1556 | 1000 | 1000 |
1557-1571 | 1200 | 1400 |
1586-1590 | 900 | 1000 |
1591-1600 | 700 | 1400 |
(注:里斯本是大西洋贸易重要城市;黎凡特是中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图一14世纪欧亚大陆贸易示意图 图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三19世界中后期世界贸易示意图 图四一带一路贸易示意图